将相和句子讲解 精选69句
1. 指导朗读:
2. 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
3. 讲读第一大段
4. 讨论:从三层内容的叙述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5. 小结:蔺相如是不是没有能耐,就凭一张嘴呢?看来廉颇说错了。
6. 复习生字,练习要求听写的词语。
7. 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讨论故事中的人物。
8. 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
9. 默读全文,了解“不和”的原因。
10. 作业
11. 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12. 讲读第三大段,先小声朗读后讨论
13. 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借助提示简要概括“渑池之会”的内容,知道渑池之会的功劳是二人通力合作的结果;能转述“负荆请罪”中将相二人的话,体会“和”的含义。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句。
14. 讲讲对“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两个成语的理解,练习造句。
15. 课题质疑。
16. 自由读10——14小节,找找:蔺相如听到这话怎么做?怎么说的?
17. 复习本文,重点复习人物特点和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以及学习类似文章的方法。
18. 人物特点:
19.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0. 搞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21. 导入新课
22. 谈谈体会。
23.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对敌人要敢于斗争;对自己人要以国家、大局为重,团结一致。
24. 将相和
25. 过渡:原来蔺相如对外不甘示弱;对内却处处示弱。不是因为怕,而是以国
26. 领会和学习课文是通过典型的事件和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这一写作方法。
27. 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读准词语“渑池、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的音;能在语境中理解“勃然变色、声色俱厉、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8.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29. 理解课题:课题中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从课题知道课文讲什么?
30. 讨论(搞清联系)
31. 同学们一定已经注意到经历了完璧归赵之后的蔺相如由一介平民被封为上大夫,渑池之会后的蔺相如又被封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书上特别说明的是他的职位比廉颇还高。
32. 启发谈话
33. 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34. 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5. 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36. 中心思想:课文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以及他们从国家利益出发,加强团结的精神。
37. 题解。
38. 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39.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0. 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
41. 想象说话
42. 通读全文,准确归纳中心思想及人物特点。
43. 复习检查
44. 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4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6. 给课文事件加小标题,搞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事件与整个故事的关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47. 通读全文,考虑分段要求。
48.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请画出课文中描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原因的段落。
49. 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
50. 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
51. 深入文本,品读感悟
52. 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53. 领会和学习课文是通过典型的事件和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这一
54. 再读3——8小节,划出蔺相如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想想他问什么这样说?
55. 总结全文、合为一体。
56.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57. 理出故事的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58. 默读,并理清故事情节,抓人物特点。
59. 理解蔺相如说的两句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60. 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自述课文。
61. 理解课题,整体感知。
62. 课文学到这里,蔺相如是不是像廉颇说的那样没有能耐?只是动动嘴皮子而已吗?说说你的理由。
63. 说出本段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写谁的。
64.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65. 学习本文的要求(学习方法)。
66. 熟读全文,归纳中心思想,归纳人物特点。
67. 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智勇双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情。
68. 第一大段的主要内容及蔺相如的特点。
69. 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渑池之会的内容,介绍乐器“瑟”和“缶”。
将相和句子讲解 精选46句
1. 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2. 学习生字
3. 练习归纳中心思想。
4. 直接导入,理清前因后果:
5. 轻声朗读,读后说出小标题,写谁。
6. 讨论:渑池会上发生了什么事,蔺相如是如何斗争的?表现了蔺相如什么品质?赵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7. 思考,暂不作答。这个故事还是写蔺相如,与其他故事有什么联系,与“将相和”有什么关系。
8. 自渎3——8小节,想想:渑池之会这个故事围绕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9. 掌握生字词。
10. 理解蔺相如说的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正确转述
11. 讲读第二大段
12. 揭示课题:35《将相和》
13. 抓住人物言行进行重点词句研读,品析人物的形象。
14. 用学习第一大段的方法学习第二大段,考虑怎样理清情节,抓人物特点
15. 联系上下文说说:廉颇“不应该”什么?于是他怎么做?
16. 根据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7. 作为一员武将,廉颇之所以这样率直地表达不满,是因为他一直站在哪个角度?引导学生再次读书,找到三句话中的同一个人称:我。
18. 指导朗读廉颇的话,引入渑池之会。
19. 学会生字,理解词语“声色惧厉”在句子中的意思。
20. 指导朗读。
21. 复习各部分内容及小标题,进一步明确各部分间,各部分与整篇的关系。
22. 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23. 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转述“负荆请罪”中将相二人的话,体会“和”的含义。
24. 介绍背景
25. 字词练习
26. 学会生字新词。
27. 指导分段
28. 请同学们自由读,用“~~~~”和“——”分别划出描写人物语言、为行的句子,并在句子旁白2自己的体会。
29. 讨论、交流、整理
30. 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1. 齐读廉颇的话,并指名转述。
32. 课文的结构特点,是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它们与全文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33. 蔺相如,指将相和中的“相”,请注意这里的相并不是来自蔺相如的名字,而是指古代文官的最高职位称为“相”,那么将指的又是谁呢?
34. 预习下文,要会读,并考虑课后问题。
35. 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6. 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37. 提示学习课文的要求。(学习方法)
38.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39. 小结。
40. 听写词语。
41. 理解“负荆请罪”的意思,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
42. 理解课文内容,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43. 出示:第16小节:“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44. 理解: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能耐、爬
45. 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
46. 读书评价,感悟廉颇其人: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