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范文200字 第1篇

在我心中,印象最深的老师就是我的数学老师郭老师了,她是一位一丝不苟的人,她上课经常扎着马尾辫,棕黑色的辫子到脖子,个个子高高的瘦瘦的,笑起来可爱极了!她每节课都会换一件好看的衣服,上课时总要背个包,还以盖章的方式鼓励我们积极发言。

每到讲课时,如有同学不会做,抓耳挠腮、眉头紧锁,她会用温柔的声音为我们讲解,“这道题要这样写,我们先看……”只见老师的手划过屏幕,头看向题目。要是实在是不会,她变着方法不厌其烦地一而再再而三的为我们讲这道题,“我们可以用鸡兔同笼的方法来做,或者用……”同学们齐刷刷点头,她为了确保所有同学会,说:“某某同学,你来讲一下这道题。”“这道题先算……”老师点点头,“你旁边这位来说一下他讲了什么。”“他说……”直到同学们都理解了,她才肯善罢甘休。

我们的数学老师既有千里眼,也有顺风耳。即使在安静的教室也可以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有一次一位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讲,与同桌玩耍、讲话,她用严厉的目光注视着他,像是用眼睛来告诉他“好好听课!”可是他还在窃窃私语,老师直接把书人扔在桌子“啪!”,把那位同学吓了一机灵,老师怒目圆睁说道:“好好听讲!”,现在没人敢窃窃私语了。当她看到同学又改不掉坏毛病,她就皱皱眉头,瞅了瞅那位同学,摇摇头、叹了口气直接让他坐到了前面。

老师经常课间时间来到班里批作业、收作业,我感叹道:“老师呀!您宁可放弃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的时间,来班里催促我们抓紧时间完成数学作业!”老师对我们正是呕心沥血。老师,您日夜不停的帮助我们,照料我们,您辛苦了!

人物小传范文200字 第2篇

老师就像蜜蜂,酿造甜蜜;老师就像蚕,吐尽银丝。老师又像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老师又像石阶,承受着学生向上攀登。

陈老师您是多么勤劳,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您的书桌上的台灯就亮了。借助那星星光亮,您那高大的身影就伏在窗前的书桌上,埋头批改作业。

有一次,我晚上放学的时候,已经是6点多了。当我走过老师办公室的时候,我已看到了那盏永远不灭的台灯又亮在我的眼前,那高大的身影又出现在窗前的书桌上。我仿佛看到了陈老师正在为我们精心备课。辛勤的工作使她那明亮的眼睛布满了血丝,她那神情专注的样子多像一位学生正在全神贯注地做计算题啊!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湿湿的,好像被人蒙上了一层薄纱……

记得有几次我和课代表送作业本到陈老师那里去,但每次都是同样的情景,她那认真的工作态度,她那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真使我感动不已啊!有几次,为了不打扰老师的工作,我总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偶尔走进几次也是那样令人感慨万千,她不是在批改堆积如山一样的作业本,就是在书的海洋里漫游。使我印象最深的一回是,她正在津津有味地正在看书,还在认真地做笔记呢!但是,她旁边的粥已经凉了,老师还没有吃。

作业发下来的时候,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了作业本,十分醒目的红色字迹映入眼帘。还把我错误的地方都改正了。

啊,老师,您是多么辛勤,让我情不自禁地敬佩您。老师。您为素质教育费尽心机。老师,您是一位辛勤的园丁,难道你们用心血浇灌的幼苗还不已经繁花似锦吗?

人物小传范文200字 第3篇

人物传记读后感

很多年前,有人约稿,说是给青年学生推荐点文史类的经典,很多人写,然后凑成一本书,写什么好呢?约稿人说,你就拣历史方面自己觉得重要的书,随便写,字数在三千字左右,当然,最好通俗一点。我依命行事,临动笔,想了一下,在我心中,什么够得上“重要”二字?好像很多也很少,千挑万选,未必合适,为稳妥起见,还是写两本我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的书吧,一本是《史记》,一本是《观堂集林》。但文章写成,没有下文(眼下,这类书倒是大为流行)。最近,承张鸣先生不弃,要我为《新东方》奉献小文,我素无积稿,翻箱倒柜,只有这点东西在。现在拿出来,真不好意思。书是很普通的书,话是很普通的话,难免老生常谈,重复别人讲过的东西。说不定,还有什么狐狸尾巴,让人抓住,也保不齐。我只能这么说,这两篇旧稿,除大家熟悉的事,有些问题,我是认真想过,其中还是有一点心得体会。

我们先谈《史记》。读它,我有一个感觉,就是我是在和活人谈话。司马迁,好人。好人经常倒霉,我对他很同情,也很佩服,觉得他这一辈子没有白活。

《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大家都知道,它是一部史书,而且是史部第一,就像希罗多德之于希腊,我们也是把司马迁当“史学之父”。但此书之意义,我理解,却并不在于它是开了纪传体的头。相反,它的意义在哪儿?我看,倒是在于它不是一部以朝代为断限,干巴巴罗列帝王将相,孳孳于一姓兴亡的狭义史书,像晚于它又模仿它的其他二十多部现在称为“正史”的书。我欣赏它,是因为它视野开阔,胸襟博大,早于它的事,它做了总结;晚于它的事,它开了头。它是一部上起轩辕,下迄孝武,“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的“大历史”。当时的“古代史”、“近代史”和“当代史”,它都讲到了,

特别是他叙事生动,笔端熔铸感情,让人读着不枯燥,而且越想越有意思。

司马迁作《史记》,利用材料很多。它们不仅有“石室金匮”(汉代的国家图书馆兼档案馆)收藏的图书档案,也有他调查采访的故老传闻,包含社会调查和口头史学的成分。学者对《史记》引书做详细查证,仅就明确可考者而言,已相当可观。我们现在还能看得到的早期古书,它几乎都看过。我们现在看不到的古书,即大家讲的佚书,更是多了去。这些早期史料,按后世分类,主要属于经、子二部,以及史部中的“古史”。经书,其中有不少是来自官书旧档,年代最古老。它们经战国思想过滤,同诸子传记一起,积淀为汉代的`“六艺之书”和“六家之学”。司马迁“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是我们从汉代思想进窥先秦历史的重要门径。不仅如此,它还涉及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包含后世集部和子部中属于专门之学的许多重要内容,同时又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总汇。它于四部仅居其一,但对研究其他三部实有承上启下(承经、子,启史、集)的关键作用。借用一句老话,就是“举一隅而三隅反”。据我所知,有些老先生,不是科举时代的老先生,而是风气转移后的老先生,他们就是拿《史记》当阅读古书的门径,甚至让自己的孩子从这里入手。比如大家都知道,王国维和杨树达,他们的古书底子就是《史》、《汉》。所以,我一直认为,这是读古书的一把钥匙,特别是对研究早期的学者,更是如此。

读《史记》,除史料依据,编纂体例也很重要。这本书的体例,按一般讲法,是叫“纪传体”,而有别于“编年体”(如鲁《春秋》、《左传》、《纪年》及后世的《通�a》)和“纪事本末体”(如《国语》、《国策》和后人编的各种纪事本末)。但更准确地说,它却是以“世系为经”,“编年”、“纪事”为纬,带有综合性,并不简单是由传记而构成,在形式上,是模仿早期贵族的谱牒。司马迁作史,中心是“人”,

人物小传范文200字 第4篇

今天,我看了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新闻,我心里非常的难过,他在2021年5月22日13时去世,享年91岁。它是我们国家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是所有中国人的英雄。

袁隆平爷爷这位可敬可爱的科学家,为中国解决了吃饭问题,一生奉献给了水稻事业,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都能吃饱。

我听爷爷奶奶讲,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人们,都是一个个吃不上人饭,天天饿肚子,个个饿的皮包骨头,还有很多人甚至被饿死,那时候没有粮食吃了,人们都是吃野草啃树皮,有的连树皮也吃不上。袁隆平爷爷发现了自然杂交水稻,他反复杂交试验,研究出了人工杂交水稻,粮食的产量大大的提高,终于人们都有饭吃了。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他都在他的实验田里忙碌着,就算在他生病的时候也坚守在他的稻田。

他一生就为了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就矢志不渝的在田间和实验室艰苦奋斗,他几十年如一日,在不停地尝试和摸索,最终终于心愿得以实现。他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他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他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的大人物,是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的。

今天中午我看着一大碗白白的米饭,心里想着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心里很不是滋味。有了袁爷爷,我们每天才能吃的饱饱的,幸福的生活着。袁爷爷一路走好愿天上您能笑着看着我们成长,我们会珍惜每一粒米。希望您归去路上稻花飘香,温暖明亮。

人物小传范文200字 第5篇

“滴答,滴答……”墙上的时钟在不停的为跳舞的时间打着节奏的拍子,我放下笔摇了摇昏沉的脑袋,起身准备回宿舍去,“啪”我关掉了走廊的灯,瞬间整个楼层都黑乎乎的,我托着沉重的身躯下到一楼。“咦?都这么完了,谁还在?”我好奇的跑向亮光的地方。

办公室的窗户里散发出温暖的光,我悄悄的靠近。门没有关严,温暖的光照在她的身上打出一片小小的影子,那一抹影在她不停的写着些什么得手的带动下轻轻的晃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坚韧,坚韧中又夹杂这些许的疲惫与无奈。

我愣愣的站在那抹影子的后面,望着奋笔疾书的她,思绪飞向了远方。

我又将这篇课文在心里默默背诵了一遍,再鼓起勇气下楼去给她背课文。当我走到办公室门口时我停下了脚步。背课文的人队都排到了办公室外面,这浩浩荡荡的大军着实让我汗颜。我赶紧过去排队。等了将近半个小时才轮到我。我走到她身边,流利的背完了。“背得不错”她温柔的表扬了我,我向她会心一笑,却不小心看到她浮肿的双眼下一圈淡淡的乌青。这几天给她背书的人每天从走排到晚,肯定连小憩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一阵风将桂花的香甜味儿送来,我的思绪被这阵阵桂花香拉回来。她依然伏在桌上写些什么,突然她放下了笔,眉头紧锁。又是哪个同学没有完成任务让她难过了?我的心忍不住为她揪了起来。我轻轻的推开门,“你怎末还不去睡?这么晚了”她一脸疑惑。“老师,我帮你接杯水吧。”我轻轻拿起她的水杯,走向水房。“老师,你早点休息吧。”我轻轻的退出了办公室。

窗外的月光洒在走向宿舍的小路上,窗里的灯光洒在我的心上。在寂静的夜里最容易发现那些不经意的感动。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