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消息稿范文 第1篇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前提下,要认识掌控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技巧的重要性。随着电视媒体的多元化发展,电视节目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如今,在电视行业发展的强大竞争下,电视新闻节目固守以往严谨的播音主持风格,导致在新形式下压力剧增。[1]大多数观众逐渐倾向于轻松的综艺节目,而新闻类节目的关注人群与日俱减。电视播音主持是电视节目保障收视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当下的状况,转变电视行业的发展格局与新闻播音主持调整自身水平是密切相关的;播音主持的语言表达能力、主持风格、播音技巧等决定了新闻节目的播音效果。优秀的播音主持通过高超的播音技巧以及良好的专业素质,调动观众的求知欲,增加节目的收视率,使新闻节目能重新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与喜爱。
电视新闻消息稿范文 第2篇
My favorite TV program is my favorite TV program. I like news. I like watching TV news.
News can tell me what's going on in the world, and let us know all the events and events at home and abroad without leaving home. On the morning of May 1, a terrible earthquake occurred in Sichuan Province. It was bad news that shocked the world.
ROK President Roh moo Hyun committed suicide on a hill. It was a news that shocked the people. TV news has become a part of my life.
I watch it every day and enjoy it.
中文翻译:
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我喜欢新闻,我喜欢看电视新闻。新闻可以告诉我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可以让我们不出家门就知道国内外的所有事件和事件。5月1日清晨,四川省发生了一次可怕的地震,这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坏消息韩国总统卢武铉在一座小山上自杀了,那是一条震惊人民的新闻,电视新闻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每天都在看,乐此不疲。
电视新闻消息稿范文 第3篇
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实习期间,我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个个的新闻事件。犹记得自己在写第一篇新闻稿时是多么不知所措:抓不准切入点,抓不住事件的重点,文字不够紧凑,一连改了好几次。不过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毕竟自己只是一名实习生,不可能第一次就写出专业记者的水平。后来通过认真拜读老师们的文章和自己被老师修改后的稿件,我渐渐领悟了电视新闻写作,也逐渐地认识到电视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在很大方面存在着区别。具体的说,是从它的报道格式,语言等方面有了较深地认识和体会。例如,在写电视新闻稿前,应先浏览一遍拍摄录像,做到心中有思路,新闻稿中,每一句都要提前想到用什么画面,如果旁白较多的话,要斟酌有没有画面对应。语言上面,要简练,通俗,流畅,尽量少用书面语。比如,尽量说谁^v^和^v^谁,而非谁^v^与^v^谁,使对白听起来亲切。
虽然在采访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也显得很笨拙,确切的说很稚嫩,我总不能理直气壮提问,有时候也会很唐突......然而,毕竟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开始了正式的实习生活,又有了许多的第一次,有了许多犯错的机会,有了许多促使我成长的因子,我感觉自己如一个刚爬出小巢的幼鸟一样,浑身上下都是劲,时刻有翻跟头的危险,却浑身都充满着飞翔的力量和勇敢去闯的冲动。承认自己需要学得还有很多,然而,因为走出了第一步,所以以后的每一次前进都充满了可能。
第一次的采访显得有些紧张,对自己也没有信心,害怕犯错误。怕漏掉了一些环节对报道会有影响。这时,老师总是很耐心的指导我,告诉我哪些是很重要的部分,要询问清楚的,要仔细记录下来的。虽然第一次的采访,自己的表现有些慌乱,但毕竟已经跨出了一大步,从学校的书本课堂,走到了真实的新闻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被采访人进行交流、沟通。这两个词对于我们真的很是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采访时有话说。这时高超的交流沟通技巧需要亮出来,成功的勾起他人的倾诉欲并获得他人的信任是一件多么值得开心的事情。有了以上这些,一个成功的访谈才能顺利进行。
在电视台里,记者任务重,工作繁忙,很难有专门的时间来指导我们,刚开始我还显得有点无所适从。卢主任要我们多看多写多观察,看就是要多看资深记者、主编是怎样写作及修改稿件的;写就是自己要多练习,提高写作能力;观察就是多动脑筋,稿件该怎么写会更好、更具吸引力,从什么角度入手,新闻稿的价值点在哪里,都需要自己去摸索和领悟。后来无事时,我就把保险柜以往的稿件拿出来看,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自己也尝试写一点,受益匪浅。
如今各媒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电视新闻对记者技能要求极高,新闻采编都是单兵作战,独立完成。所以记者不仅要能编会写,还要摄像和剪辑二者兼备,提高个人效率,因为很多新闻都是当天要播出,记者上午采访、摄像,下午要写出新闻稿,配音后还要进行剪辑,丝毫马虎不得。
这次实习也让我明白,无论什么事都要认真去做,态度要端正,开始记场记时觉得很枯燥、繁琐,后来一位台里老师告诉我,不要以为记场记就什么也学不到,你在记场记时可以边观察镜头的拍摄角度,还可以自己琢磨画面和采访的取舍,而且你帮老师做完了事,自然他有机会就会教你。
当然,很多东西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学会,但在电视台的实习中,我了解到了电视新闻的制作流程,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和缺陷,在以后的学习工作正不断改正。在接下来的实习中,会更加珍惜,主动向实习老师学习写作和摄像,使自己更适应新闻工作的需要。
当我第一次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还记得第一天来的时候什么也不懂,站在办公室的门口不知所措.不过好在,同事的热心关怀和帮助让我尽快的熟悉了这个大家庭.对于以后的日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与鼓励.还记得一次采访任务,和师傅下乡的时候,我满以为我的自信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是没想到的是同样我们俩个接触采访的对象,我和他与采访者的接触时间是一样多的,为什么他比我更了解采访者呢?答案很简单,他对选手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平常一有机会就会去了解。
我终于明白了: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电视新闻消息稿范文 第4篇
电视新闻稿写作与电视新闻摄像
一、电视新闻写作
(一)、电视新闻的特点:实、快、新、短,声画结合,形象直观。内容真实、报道及时、事实新鲜、篇幅短小。新闻语言的特征: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二)、电视新闻的分类:按报道形式可分为:一般消息、新闻特写、系列报道、连续报道、新闻评论、新闻专题等。其中电视消息按时长不同分为:短消息(1分半钟以内)、长消息(4分钟以内)。按报道的内容分为:事件消息、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等。按报道形式分为:典型报道、综合报道、述评性报道、批评性报道等。
(三)、电视新闻的结构:通常分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几部分。有时,还包括背景材料。
标题:标题是整条新闻的眼睛,是对新闻内涵的概括和浓缩。题好一半文,电视新闻的标题要力求简练、准确、生动,起到提示新闻主题的作用。
如:去年夏天,国内出现了一个谣言,说今年的香蕉里面长虫子。就是这个误导信息,造成海南岛香蕉卖不出去,大量成熟的香蕉烂在地里。xxx刊出了一则消息,题为《败于信息?败于信息!》,这样的标题紧扣新闻主题,让人过目不忘;前不久,央视2套《今日观察》栏目播出了一期关注G20峰会的新闻评论节目,标题叫做《20位超级歌手,难唱同一首歌》,标题不仅提示了新闻主题,而且形象生动,意味深长。
电视新闻消息稿范文 第5篇
参加社会实践是我们这些还在象牙塔里生活的学子们增长生活阅历,获得人生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即课堂,对于广大的有志青年来说,理想和信念的力量,只有投身于火热的社会实践中才能迸发出来.XX年暑假我在张掖电视台实习,从7月17日到8月18日这一个月期间,我学到了不少东西.
在总结实习心得之前,我先将实习机构介绍一下,张掖电视台新闻部现有人员共16人,其中,部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部内分采访和修改两个组,领有一名省台驻张掖站记者.除正式的记者外,另外有五名实习记者,其中包括我在内.
去到台里,经引见,见过领导后,台长安排我在新闻部实习工作.想到与文学专业不同,我开始制定了自己的实习计划:
一学会并熟练掌握新闻写作,总结文本写作技巧,进行实践练习;
二学习专业摄像机的使用,学会初步摄影摄像.联系新闻摄影,学会专题片拍摄;
三学习并掌握非线性修改技术,初步使用非编软件系统进行镜头画面构图,电视新闻和专题片的制作.
这三块资料是电视新闻制作必不可少的流程和不可或缺的环节,所以对于一个月的时间来说,我的学习任务还是相当重,时间安排也相当紧凑.
新闻写作在实习过程中是我花费学习时间ZUI长的一块资料.新闻写作决定着新闻信息能否传出去,决定和直接影响着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也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打好新闻写作基础能够说是今后从事和开展一系列新闻工作环节的基础和铺垫.
以传播学的原理说,新闻写作属于信源编码过程.新闻信息编码是指“按照语法结构、章法结构及写作技巧等规则,将文字编排成表达必须新闻资料的文字序列。”那里指出的是,虽然电视新闻主要以新闻画面为再现新闻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资料,但新闻写作作为同期声的播出也为电视新闻画面的组合搭建了框架。
更要提出的是,我在那里是从狭义的角度阐述新闻写作观点的。从这个角度上讲新闻能够分为消息和通讯两大体裁,电视新闻属于新闻消息一类,而电视专题片(新闻报道类)则属于新闻通讯了。
摄影摄像是我在进入电视台实习就应说学习到的ZUI核心的东西。电视摄像机是电视制作设备的一个关键部件,一般由镜头、机体、寻像器三个部分组成。镜头用于取景,构成光学图像;机体用于完成视频光电转换;寻像器是一个小型监视器,用于显示所拍摄的图像以及摄像机的工作状态。
目前张掖电视台新闻部适用的摄像机主要以betacam-sp、数字化becatam和betacam-sx为主。三种型号的机器录制质量依次晋级,都采用1/2英寸磁带录像,区别只在不同磁带介质上。betacam-sp采用的是模拟分量记录方式,而数字化becatam和betacam-sx属于数字分量记录格式,不仅仅有优异的图像和声音质量,而且多版本复制质量高,能够与模拟betacam-sp系统持续兼容。例如台内称的sony-390型的摄像机有效像素和光学变焦,而且感光率也较高,所以拍摄效果。但体积较大,笨重(重量约为7kg左右),所以也ZUI不好掌握。所以对女同志来说,还配备少量hi8。数字摄像机和与之连接的设备如切换台、录象机等,都是sdi接口,走的是串行数字分量信号(对应模拟信号的yuv接口),储存在录象机的磁带上为dvcpro和dvcam,储存在非编(计算机)里时avi格式,修改生成、备播的节目计算机里是mpge2。
下面我将自己总结的电视摄像机的基本拍摄操作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1.打开电源
2.调节目镜聚焦。根据拍摄者的视力不同,调节目镜聚焦,以使取景器中的图像ZUI清晰,戴眼镜者ZUI重要。
3.检查音频系统。对声音输入、声音选取及电平衡决不能忽视。
4.设定滤色片。滤色镜根据色温的不同,一般分为两档、三档和四档。根据具体的照明条件(室内和户外、晴天和阴雨、强光和弱光等),适当调整滤色片。
5.调节白平衡。让镜头对准白色物体,例如白纸、白墙等,屏目当中不要有其他色物,按动自动白平衡开关,白平衡就会自动调整。(这一步十分重要!)
6.调节聚焦环,使被拍摄的物体能够清晰成像。当然一般使用自动聚焦方式。
7.选取变焦方式。分电动和手动变焦两种方式,一般使用电动变焦方式,它由一个船型的双压力传动开关控制,开关一端标有t(telephoto),按下时镜头逐渐拉近,视场角逐渐变小;另一端标有w(wide-angle),按下时镜头推出,视场角逐渐变大。此方式克服了手动变焦时变焦速度不均匀的缺点。如果拍摄特殊画面时需要快速变焦,则可使用手动变焦方式。
8.开始拍摄。按下vtr按钮,录像机便开始拍摄并记录,录像指示灯点亮。
实习期间我主要学习室内和户外固定拍摄,这是绝大多数电视新闻拍摄的方法。固定拍摄的方法有扛肩式拍摄和三角架拍摄等,扛肩式拍摄难度个性大,防抖控制不好,拍摄出来的画面效果十分差。对于初学者来说我推荐使用三角架,当然忽略外出采访时还需要解决携带困难的问题。
电视新闻消息稿范文 第6篇
进入电视台实习已经一个月,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颇丰。我从一个懵懂的学生,逐渐成熟了起来。
刚进入电视台时,对环境很陌生,什么都不懂,有点怯场的感觉,也经历了几天“哑巴”状态。但这里的老师都很好,带我的是个女老师,她向我介绍办公室的工作情况,对我的实习情况作了指导,让我明确了自己来这的目的,让我不在麻木。首先坚持了每天早上向老师问好,渐渐的和这里的老师熟悉起来了,感觉也自在了,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处于这样一种文化氛围比较浓的环境中,学习也越来越有感觉。
在开始的两个星期里,那里的老师指导我看他们以前发的稿,熟悉电视新闻的写法,慢慢的进入新闻状态,还让我参与他们的组织学习。我也渐渐的了解了新闻部,在实践中了解了电视新闻和报纸新闻的不同,引用唐凡老师总结中的一段话“重视镜头,用画面说话;用好话筒,用声音说话;跟拍进程,用情节说话;选好视角,用思想说话。”就可以很好的说明什么是电视新闻的好写法。电视新闻都很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少,大部分用画面去表达。我刚开始的练习写稿的时候,就不注意简洁,普遍稿写的冗长,这是在以后的写稿过程当中要改进的地方。
这段期间的学习,让我明白了学校里学的东西不是没用,而是需要实践来检验。在学校里老觉得这也学那也学,以后出去能起多大作用。但事实证明那些东西在特定时候,特定地方能发挥很大作用。刚开始进台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东西用在哪里,后来发现这里的老师都是独立完成单篇稿件,也就是采、编、制作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这就要求你摄像、写稿、制作都要熟练。这让我知道了我所学的那些杂的东西并不是没用,到这里就能连成系统起来用了。但在实习中,我也发现学校里学的东西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知识、经验还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积累。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也让我体验到了干记者这行的艰辛。他们虽有固定的下班时间,但基本不能正常下班,有时候为了新闻必须加班。在搞“双创”宣传期间,新闻有时候需要半夜拍摄,老师也坚持半夜上班。为了新闻风雨无阻,记得去拍个集体婚礼的现场,那天下雨,但记者老师还是冒雨赶到现场进行了拍摄,浑身湿透了也不在乎。在“10。1”之前的备稿期间,那些老师更是加班到很晚,不管多晚都要把稿赶出来。他们这种工作精神是我要学习的。
在实习期间,我不光得到了这些老师的帮助,同时还认识了不少与我一起实习的实习生,和他们成为了朋友,在和他们的点滴交谈之中也学习到了不少。从她们身上学到了我所缺少的自信和大方,在实习中遇到问题和她们一起探讨解决,在互勉互励中,共同进步着。
实习期间,我还有幸参加了电视台的一次播音员招聘活动,招聘活动分面试和笔试,招聘播音员不再单单是注重外形外貌,也要求他们要有记者的素质。在我们的地方电视台,也许因为小,所以需要懂得比较多的,比较全面的,这样才能节省开销。在《电视中心新闻部考核办法》中就规定了播音员需配合记者出现场,同时每人每月也要发稿8条以上。现在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播音的不再是只会读稿了,同时也需要会采写新闻。通过这次招聘演练,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完善自己。
这个月的实习,我是快乐的,学习到了我要学的,收获了我该收获的东西。在以后的实习中,我要更主动一些,从点滴小事做起,多争取写稿的机会,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电视新闻消息稿范文 第7篇
要注意口语化,避免词藻华丽、实功虚做
电视新闻报道应该以最通俗直接的方式传递信息,使观众获得最大的信息量是电视新闻人不懈的追求。但是,有的稿件却刻意堆砌华丽词藻,稿件看似文采斐然,却和画面结合起来如画蛇添足。比喻和描述性语句并不是电视新闻的语言。
不可形似报告,缺乏活力
电视新闻本应采用与画面匹配互补的语言来说明和阐释新闻事实,语言应追求新鲜灵活,尽量减少抽象、笼统、概括。而有些报道却形似报告,毫无鲜活灵气。有的甚至用好多枯燥无味的数字指标,完全泯灭了观众解读新闻的乐趣。
避免思维混乱,漫无边际
电视新闻稿在结构上应该具备三个特点,即主题明确,构思新颖,层次分明。力戒表里不一,声东击西。有些稿子声画两张皮,而有些则是表里不一,甚至连题目和内容都难做到一致。
要拓宽报道面,莫看“像”作文
要挖掘其深度,谨防一般化
新闻要求准确、快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件,电视新闻更是如此。有些记者为急于求成,对一般消息的处理容易出现程序化、模式化,如会议消息往往按照某某部门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会议、提出了什么要求、参加会议的是什么人员等几方面来进行组稿。其实更要注意的是:挖掘其会议或活动的深层含义,报道其民众广泛关注的问题,并准确无误地加以解释。
电视新闻的画面由于受到其具体图像的限制,缺乏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评论的功能。观众仅仅看电视新闻图像,对新闻的印象比较肤浅,而文字语言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和评论事物的能力,它可以恰到好处地弥补图像未能表达的不足,起着代替图像完成综合分析评论新闻事件的任务,使电视新闻报道达到一定的深度。
电视新闻消息稿范文 第8篇
20__年是我从大学走向岗位的一年,时间飞逝,不知不觉已经在新闻中心入职半年,不论是关注民生的社会新闻还是严谨的时政新闻,收获颇丰。作为刚入台的新人,在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前辈同事们的帮助下,我以虚心学习的心态去学习怎样做出有人看、看得懂、大众化的电视新闻。
在这短短快一年时间里,我完成了多次的暗访拍摄任务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报道,也尝试了图文直播,也接触了好几场现场视频直播,完成了孙琪凯的宣传片拍摄剪辑,还参与溯源德化大型纪录片拍摄,学习了许多拍摄手法跟技巧,同时对剪辑、后期、镜头画面感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为我以后的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实操经验。
作为一名一线记者,每天都在接触不同的采访对象,做新闻追求真实,作为一名记者,我从不同的采访任务中,懂得了要从不同的视角去了解还原事件本身,并以客观的角度去做这条新闻,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20__年里,我不断了解、学习党和政府工作中的新精神和新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好新闻媒体单位在思想舆论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贯彻群众路线,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自身的新闻敏感度,总结出了许多实用的采访技巧,同时也增强了写作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
在工作的同时,我也发现了许多不足:写稿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要多向好的文字记者学习,多看新闻稿件,争取能写出有画面感、现场感、大众易懂又有文字功底的新闻稿件;在拍摄上,还存在拍摄的画面不够稳定、干净,还需进一步加强练习,寻找突破,增强画面逻辑感,用好镜头讲好故事;同时,电视新闻要求我们做新闻要严谨,不能轻易马虎了事,多克服畏难心理,以积极的心态投入采访工作当中。
电视新闻消息稿范文 第9篇
参加社会实践是我们这些还在象牙塔里生活的学子们增长生活阅历,获得人生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即课堂,对于广大的有志青年来说,理想和信念的力量,只有投身于火热的社会实践中才能迸发出来。XX年暑假我在张掖电视台实习,从7月17日到8月18日这一个月期间,我学到了不少东西。
去到台里,经引见, 见过领导后,台长安排我在新闻部实习工作。想到与文学专业不同,我开始制定了自己的实习计划:
一 学会并熟练掌握新闻写作,总结文本写作技巧,进行实践练习;
二 学习专业摄像机的使用,学会初步摄影摄像。联系新闻摄影,学会专题片拍摄;
这三块内容是电视新闻制作必不可少的流程和不可或缺的环节,所以对于一个月的时间来说,我的学习任务还是相当重,时间安排也相当紧凑。
新闻写作在实习过程中是我花费学习时间最长的一块内容。新闻写作决定着新闻信息能否传出去,决定和直接影响着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也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打好新闻写作基础可以说是今后从事和开展一系列新闻工作环节的基础和铺垫。
以传播学的原理说,新闻写作属于信源编码过程。新闻信息编码是指“按照语法结构、章法结构及写作技巧等规则,将文字编排成表达一定新闻内容的文字序列。”这里指出的是,虽然电视新闻主要以新闻画面为再现新闻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内容,但新闻写作作为同期声的播出也为电视新闻画面的组合搭建了框架。
更要提出的是,我在这里是从狭义的角度阐述新闻写作观点的。从这个角度上讲新闻可以分为消息和通讯两大体裁,电视新闻属于新闻消息一类,而电视专题片(新闻报道类)则属于新闻通讯了。
摄影摄像是我在进入电视台实习应该说学习到的最核心的东西。电视摄像机是电视制作设备的一个关键部件,一般由镜头、机体、寻像器三个部分组成。镜头用于取景,形成光学图像;机体用于完成视频光电转换;寻像器是一个小型监视器,用于显示所拍摄的图像以及摄像机的工作状态。
下面我将自己总结的电视摄像机的基本拍摄操作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1. 打开电源
2. 调节目镜聚焦。根据拍摄者的视力不同,调节目镜聚焦,以使取景器中的图像最清晰,戴眼镜者最重要。
3. 检查音频系统。对声音输入、声音选择及电平衡决不能忽视。
4. 设定滤色片。滤色镜根据色温的不同,一般分为两档、三档和四档。根据具体的照明条件(室内和户外、晴天和阴雨、强光和弱光等),适当调整滤色片。
5. 调节白平衡。让镜头对准白色物体,例如白纸、白墙等,屏目当中不要有其他色物,按动自动白平衡开关,白平衡就会自动调整。(这一步非常重要!)
6. 调节聚焦环,使被拍摄的物体能够清晰成像。当然一般使用自动聚焦方式。
7. 选择变焦方式。分电动和手动变焦两种方式,一般使用电动变焦方式,它由一个船型的双压力传动开关控制,开关一端标有t(telephoto),按下时镜头逐渐拉近,视场角逐渐变小;另一端标有w(wide—angle),按下时镜头推出,视场角逐渐变大。此方式克服了手动变焦时变焦速度不均匀的缺点。如果拍摄特殊画面时需要快速变焦,则可使用手动变焦方式。
8. 开始拍摄。按下vtr按钮,录像机便开始拍摄并记录,录像指示灯点亮。
实习期间我主要学习室内和户外固定拍摄,这是绝大多数电视新闻拍摄的方法。固定拍摄的方法有扛肩式拍摄和三角架拍摄等,扛肩式拍摄难度特别大,防抖控制不好,拍摄出来的画面效果非常差。对于初学者来说我建议使用三角架,当然忽略外出采访时还需要解决携带困难的问题。
新闻画面在镜头的运动上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推拉运动少,升降不采用,一般每篇电视新闻出现1—2个摇的运动镜头就足够了。转场切忌加过艳的过渡特效(一般不加任何特效)。拍摄主体一定要明确定位,要突出表现主题和意图。而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对镜头运动、景别、角度的要求十分严格。具体的拍摄风格因人而异,但值得提出的一点是专题片场景的过渡变场应遵循镜头运动的层次感;景别的平稳过渡:
远景——————中景———————近景———————特写
截至目前,我已学会了合理科学地使用专业摄像机,进行基本画面的拍摄。当然存在的问题是练习较少,拍摄水平不是很高。
计算机主机
信号输入
信号输出
因为彩色电视机中表征色度信息的是两个色差信号,为了使两个色差信号相互之间不产生干扰,必须对它们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以此不同的处理方式就形成了不同的制式。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是三中并存的制式:ntsc,pal,secam。我们国家一贯采用pal制式进行彩色电视信号播出。一般的电视新闻用^v^pla^v^制式采编,最后生成^v^avi格式^v^文件输出,经相关人员进行对完整的电视新闻节目审验,就可以通过电视台播出电视节目了。
我知道取得这些成绩对于一个在市级单位实习的我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当然这也是我不断努力,勤奋学习的结果,这些成绩对于正式的记者来说并不算什么,但给与我的却是莫大的鼓励。
这短短的一个月对我来说收获真的不少,除了上面我提到的业内知识,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学会怎样步入社会与人相处。我知道实习过程中地点滴积累,都是以后人生道路成长过程中一笔珍贵的财富。
真的很怀念在电视台实习的那段时光,想起记者老师们忙碌的身影和殷切的辅导,想起台里每天晚上通明的灯光,自己和伙伴熬夜制片的情景,那快乐就像片片新绿缀满树干,曾经的感动就像满树的苍翠繁华。
电视新闻消息稿范文 第10篇
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实习期间,我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个个的新闻事件。犹记得自己在写第一篇新闻稿时是多么不知所措:抓不准切入点,抓不住事件的重点,文字不够紧凑,一连改了好几次。但是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毕竟自己只是一名实习生,不可能第一次就写出专业记者的水平。
之后透过认真拜读老师们的文章和自己被老师修改后的稿件,我渐渐领悟了电视新闻写作,也逐渐地认识到电视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在很大方面存在着区别。具体的说,是从它的报道格式,语言等方面有了较深地认识和体会。例如,在写电视新闻稿前,应先浏览一遍拍摄录像,做到心中有思路,新闻稿中,每一句都要提前想到用什么画面,如果旁白较多的话,要斟酌有没有画应对应。语言上面,要简练,通俗,流畅,尽量少用书面语。比如,尽量说谁“和”谁,而非谁“与”谁,使对白听起来亲切。
虽然在采访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也显得很笨拙,确切的说很稚嫩,我总不能理直气壮提问,有时候也会很唐突……然而,毕竟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开始了正式的实习生活,又有了许多的第一次,有了许多犯错的机会,有了许多促使我成长的因子,我感觉自己如一个刚爬出小巢的幼鸟一样,浑身上下都是劲,时刻有翻跟头的危险,却浑身都充满着飞翔的力量和勇敢去闯的冲动。承认自己需要学得还有很多,然而,因为走出了第一步,所以以后的每一次前进都充满了可能。
第一次的采访显得有些紧张,对自己也没有信心,害怕犯错误。怕漏掉了一些环节对报道会有影响。这时,老师总是很耐心的指导我,告诉我哪些是很重要的部分,要询问清楚的,要仔细记录下来的。虽然第一次的采访,自己的表现有些慌乱,但毕竟已经跨出了一大步,从学校的书本课堂,走到了真实的新闻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被采访人进行交流、沟通。这两个词对于我们真的很是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采访时有话说。这时高超的交流沟通技巧需要亮出来,成功的勾起他人的倾诉欲并获得他人的信任是一件多么值得开心的事情。有了以上这些,一个成功的访谈才能顺利进行。
在电视台里,记者任务重,工作繁忙,很难有专门的时间来指导我们,刚开始我还显得有点无所适从。卢主任要我们多看多写多观察,看就是要多看资深记者、主编是怎样写作及修改稿件的;写就是自己要多练习,提高写作潜力;观察就是多动脑筋,稿件该怎样写会更好、更具吸引力,从什么角度入手,新闻稿的价值点在哪里,都需要自己去摸索和领悟。之后无事时,我就把保险柜以往的稿件拿出来看,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自己也尝试写一点,受益匪浅。
如今各媒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电视新闻对记者技能要求极高,新闻采编都是单兵作战,独立完成。所以记者不仅仅要能编会写,还要摄像和剪辑二者兼备,提高个人效率,因为很多新闻都是当天要播出,记者上午采访、摄像,下午要写出新闻稿,配音后还要进行剪辑,丝毫马虎不得。
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里,我明白新闻采编工作远远要比学校学校所学的来的更复杂,先说写稿,在课本上我们也明白新闻的五W、倒金字塔结构、跳跃性思维、设置悬念,但真到了让我们来写的时候,就不明白就应如何安排文稿结构,从哪里入手。尽管我们在校时都用过摄像机,基本操作也都会,但是一到了新闻现场,就不明白拍哪些东西,用什么角度,用什么景别,我摄像时机子不稳,画面有抖动,根本不能用。ZUI后是剪辑,我们都学过非线性修改软件,但是当真正要求将镜头组接成有完整好处画面时,又一筹莫展。
这次实习也让我明白,无论什么事都要认真去做,态度要端正,开始记场记时觉得很枯燥、繁琐,之后一位台里老师告诉我,不要以为记场记就什么也学不到,你在记场记时能够边观察镜头的拍摄角度,还能够自己琢磨画面和采访的取舍,而且你帮老师做完了事,自然他有机会就会教你。
当然,很多东西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学会,但在电视台的实习中,我了解到了电视新闻的制作流程,明白自己有哪些不足和缺陷,在以后的学习工作正不断改正。在接下来的实习中,会更加珍惜,主动向实习老师学习写作和摄像,使自己更适应新闻工作的需要。
当我第一次应对一个陌生的环境,还记得第一天来的时候什么也不懂,站在办公室的门口不知所措.但是好在,同事的热心关怀和帮忙让我尽快的熟悉了这个大家庭.对于以后的日子给了我很大的帮忙与鼓励.还记得一次采访任务,和师傅下乡的时候,我满以为我的自信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没想到的是同样我们俩个接触采访的对象,我和他与采访者的接触时间是一样多的,为什么他比我更了解采访者呢答案很简单,他对选手进行了超多的采访,平常一有机会就会去了解。
我ZUI后明白了: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潜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电视新闻消息稿范文 第11篇
摘要:采访是电视新闻的基础,拍摄是电视新闻的关键,因此,只有用心拍摄和采访,才能保证电视新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才能倍受观众的欢迎和喜欢,这就需要拍摄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拍摄专业能力。本文就电视新闻采访中应注意的摄像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摄像
电视新闻采访实际上就是一个拍摄的过程,对拍摄者的技术要求特别高。这就要求电视新闻采访拍摄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还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拍摄出优质的画面,为后期剪辑节省时间和成本,保证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一、深入新闻现场
新闻本就是瞬间的,变化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事件发生便会成为过去,所以新闻采访拍摄一定要切实记录场景。电视新闻采访的拍摄对新闻播报的整体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摄像者则是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决定性人物。因此,想要使新闻采访报道具有优质的质量,摄像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明确的新闻观念,在拍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挖掘新闻现场,从而加强电视新闻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在报道重大新闻时,各个媒体机构都会极力争抢现场拍摄,这就需要拍摄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首先要选取恰当的拍摄位置,选择全面化的拍摄角度,在保证画面质量和镜头完整的基础上,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抓到独家新闻。
二、记录好现场音
三、画面的构图美
四、擅长抓住细节
电视新闻采访的拍摄主要是记录整个过程,这就要求拍摄者必须不断更新报道观念,对动作性的状态进行强化描述。在进行新闻报道时,通常拍摄的场景就只有一部分,缺乏相对应的动作场景和具体描述。但是描述其实是影响新闻采访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的关键因素,所以必须加强对动作描述的高度重视。拍摄者可以尝试在拍摄过程中,加入一些拥挤镜头和场景近镜头,更容易引发观众的感受,进而更好地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诱发观众对事件的深入思考。
五、改进传统拍摄
在电视新闻节目时间限制的影响下,电视新闻的采访时间都很短,并且为了保证采访的整体质量,适应时间短的特性,后期的制作通常要进行长时间的剪辑,以及镜头的切换,通常还会进行镜头补拍,这就使得会有很多瑕疵。电视新闻采访节目应该尝试改善传统的采访拍摄,采用一些不间断的拍摄方式方法,尽量避免拍摄一些空镜头,为后期制作节省更多的时间,播出完整的拍摄现场,这样不仅能够给观众一种真实感,还能保证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
电视新闻消息稿范文 第12篇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写作和拍摄
第一部分 电视新闻写作
一、电视新闻的涵义
符号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报刊新闻主要依靠文字符号传达信息,广播新闻主要通过声音来表达意义。电视新闻传播符号呈现多样化,主要有三种:画面、声音、文字。
电视新闻的画面具有现场性、选择性和多义性的特点,电视新闻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现实生活的再现,使得电视新闻的表现力更为充分、冲击力更强。 电视新闻的声音主要有同期声、解说、音响与音乐构成。
电视新闻的文字主要是标题和相关的字母以及图表等。文字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精当的文字,恰当的表现方式,如合适的字体、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颜色,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言简意赅地突出新闻要点,电视新闻中文字的功能主要是提要、强化的作用。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重要新闻的播出往往配上整屏字母,现在各电视台都在新闻节目中大量使用滚动字幕,来增加新闻的信息含量。文字与画面应相得益彰,不能喧宾夺主。以画面为主,文字主要是补充说明,或是在整个电视片的结构相对完整,严谨。
因此,结合新闻定义和电视特性,我们可以这样能推论: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及文字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电视新闻消息稿范文 第13篇
电视系列片 《中国之路》解说词(摘登) 人们也许记得:过去我们曾害怕市场经济发展,也曾苦于市场经济不能发展。因为怕,不敢发展,商品就自然少了;商品少,经济发展因此缓慢,生活也就必然要苦。苦和怕的循环,是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小生产方式和小农经济思想的必然产物。 但是,我们为什么要苦?为什么要怕?为什么不能从苦和怕的恶性循环中冲杀出来?首要的问题,还是在于有没有思想的解放和解放的勇气!怕市场经济,说穿,无非是怕所谓“资本主义”!其实,市场经济是没有国界的,既不姓“资”,也不姓“社”。它在自身发展中开拓世界,也在世界竞争中选择强者。资本主义之所以是资本主义,不是因为有了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也不是因为没有市场经济。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是社会基本制度问题。一个曾经在历史上走在世界前列的民族,怕市场经济,难道就不怕落后?不怕挨打?不怕被开除“球籍”? 这不能不使人沉思。这不能不使人奋起。 历史在哪里沉思,道路就从哪里开拓。 ^v^同志庄严宣告:“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就是东方的宣言,中华民族面对世界与未来的一个伟大宣言。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航船,终于扬起风帆,驶出那个停泊已久的港口,又以一往无前的雄姿出现了!^v^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牢牢地把握着舵轮,在社会的海图上,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划出一条富有特色的航道——中国之路。 行进在这条航道上,我们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开拓,要有旗帜。我们的旗帜,就是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政策。这面旗帜,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一条从起点到目标的时代航线! 伟大的宣言必然产生伟大的行动。 伟大的行动必然开拓伟大的事业。 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第一步,用10年左右时间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国,创造过古代辉煌。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镌刻在大地上永不磨灭的形象。 中国,也必定再度辉煌。东方宣言,从此揭开一个彪炳于世界文明史册的伟大事业的新的序幕! 这是共和国的第30个冬天。“三十而立”,预示着共和国的又一个春天,正挟着漫天风雪,从地平线上朝着自己的人民走来。 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空间里,共和国的最高层会议和最基层会议都在进行着同一个内容——改革。在同一内容的不同会议上,共和国的最高领导者和普通劳动者都在关注着同一个问题——未来。面对关于国运兴衰的抉择,党心和民心又交汇一起。一场伟大变革的序幕就这样被拉开了!人们从这里隐隐听到的,是那滚动的春雷和澎湃的潮声。 这一方土,是令人瞩目的。这一方人,也是永驻史册的。这里,是第一位农民出身的皇帝的故乡。这里,又是第一个发起联产承包的地方。 历史性的两个“第一”,从这块过去贫瘠的土地上先后生长出来,延伸着一个历史追求,一种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和力量! 来到这里,虽然悲怆的岁月已经远去,但从那一曲曲凤阳花鼓声里,你仍然会感受到那撼人肺腑的历史回声!用不着再去叙述那悲壮的一幕了!中国的农民无疑是现实而勇敢的。 他们知道,人有嘴,有嘴就要吃。吃饭的问题,从来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过去曾经把他们同革命联系起来,举起了“打倒土豪”的旗帜,现在又把他们同改革联系起来,点燃了“联产承包”的星火。这,难道仅仅是偶然的历史巧合吗? 当然,他们当时不会知进,这样“冒”,这样“闯”,就是改革!但是,他们终归看到了:“冒”和“闯”的结果,是满囤的粮食,好大的丰收。革命,要有一个农村的大变动;改革,也同样要有一个农村的大变动。突破,首先从农村开始。这就是结论。 1980年9月,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纪要》指出:凡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是好的。 这是中国改革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纪要》的措词是审慎的,但随之而来的行动却是大胆的。联产承包这一农村经济改革形式,终于被历史肯定下来。中国大地上的股股热流,便从此汇合成不可遏止的改革大潮。1980年3月,实行联产承包的生产队仅占全国总数的28%;同年10月上升到83%;到1981年增至92%。 时间只1年,而1年,只是历史的一瞬。就在这一瞬之间,五色土被激活了!古老的中国农村,开始彻底地变了!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5000多公里长度,百万年历史,这就是黄河的时空。在这个时空里,有一个叫府谷的地方。这里以贫穷闻名,也以多英雄豪杰著称于世。传说,明朝的末代皇帝朱由检登基,紫禁城的上空突然滚过一道惊雷。这惊雷便来自府谷。 揭杆于府谷的李自成大起义,如同烽烟不绝的历史舞台上的历次农民大起义一样,那泪的奋争,血的拼搏,追求的是永驻民族心中生生不灭的梦,一个争生存、求温饱的梦……然而,350年过去了——从明朝到清代,从袁世凯到^v^,府谷几多沧桑变化,仍未挣脱贫困的阴影。 当联产承包的潮汛循着黄河而上,府谷的门再一次敞开了,府谷的人又一次醒悟了,府谷这块贫瘠的土地便开始生长出亘古未有的人间奇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面前石畔确确实实变了。前村长说:“现在我们有固定资产2100万元,18个企业,总产值750多万元,人均产值15000元,人均收入已达3100元”。那支悲怆的歌,终于被滚过田野的那一声春雷淹没了!新的时代旋律,开始回荡在古老的黄土高坡。是啊!“只有政策好了,国家才好;国家好了,百姓才好”。从这里,我们听到的是心的搏动,感到的是创造奇迹的力量!位于燕山脚下的遵化县,多山少地。贫瘠的水土造就了这一方人敢为人先的气魄,也造就了这一方人改天换地的智慧和毅力。然而,土地只有挣脱“一大二公”的束缚才会生长出丰收的希望;艰苦奋斗也只有同改革开放的政策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迸发出劳动创造世界的光辉! 过去,这里没有水;现在有了,是自来水。过去,这里没有工业;现在有了,是乡镇企业。过去,这里有山,是光秃秃的。现在还有山,却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果林,透出一片迷人的花香。 人们还依稀记得,在一个时期,一张即使简约到不标县名的中国地图,也总有一个红点标定着大寨——当年那个农业样板村落的位置。或许是因为沉积的历史太沉重了吧。从小岗刮起的改革之风,直到1982年才刮进这个红火过一个时期的偏僻山村。 拂去岁月的烟尘,大寨变了,大寨的人也随着改革整个地变了。他们,正在追逐着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时代潮流。风风雨雨。虎头山下的这棵百年老柳,是大寨沧桑变化的历史见证。过去,大寨人战天斗地,治沟治坡,几十年没有挖掉穷根;而今天,他们也同全国一样,在开始高扬起奔向富裕和文明的时代风采。花了几十年,懂得一个真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值得!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与土地的结合,是财富涌流的第一源泉。联产承包,即使农民获得经营自主权,又没有让土地私有化,在劳动土地的结合上,解决了一个大的体制问题。所以,财富之源也就被不断开拓出来。面对群众的创举和带来大发展的事实,党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思考: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人民公社的生产关系大大超越了牛耕人锄的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水平是一种束缚,超越生产力水平又何尝不也是一种束缚呢?变革人民公社体制是必然的! 当年,我们以无比热切的心情选择了人民公社。今天,我们又勇敢地把那超越真理的一步退了回来。因为除了真理,我们别无选择。朴素的语言,述说的是一个历史的结论:只要我们选择真理,真理的阳光就一定会无私地照亮我们生活的田园。 1981年,全国有800万农户盖起新房,建筑面积达6亿平方米。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超过4亿吨,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长生茅屋的田野,长出了林立的楼群;靠母鸡下蛋换回油盐的双手,也扛回了一件件洋里洋气的东西。变化,仿佛在一夜之间!面对这瞬间的变化,昔日那布满菜色的脸,而今怎能不容光焕发?昔日那干涸的心,而今又怎能不春潮激荡,涌起对明天更加美好的憧憬? 改革5年,实现温饱。这在今天听起来是如此寻常。但只要我们把它放在人类命运的历史天平上,我们就会感到它那海一样的丰富和山一样的重量! ——让我们的思绪上溯岁月之河。周口店的石斧告诉你:自从土地上生存着人类,饥饿就几乎像影子一样伴随着岁月跋涉的脚步。 ——让我们用双手去翻开尚未尘封的历史册页。饱经沧桑的长者会告诉你:当年,司徒雷登断定,没有哪一个^v^能够填饱这个饥饿民族的肚子,这个预言曾经用浓墨记载在美国政府的白皮书上。 ——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此时此刻的另一世界。联合国的报告还会告诉你:粮食短缺的阴影笼罩着全球5亿人口,每天有55000多人因营养不良而死亡…… “但求温饱,这是几千年来人类用血与泪写下的夙愿”。“但求温饱”,这也是几千年来农民用火与剑追求的目标。但几千年的追求,却仿佛是一个破碎的梦。而今天,经过一场大改革的风雨,这场梦终于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实现了! 这是一次神话般的跨越!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世界为之惊叹!共和国为之激动!多少农民又为之流下了欢喜欲狂的热泪!中国有用节日表达心愿的传统。而这一年的春节,又似乎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河南宜阳一位中年妇女,拿着一个红纸包,步行50多里,找到县委,说要给党拜个丰收年。 ——预东黄泛区的一位老农,用老茧重叠的手点上香案,眼噙热泪,遥望北京,真诚地祝愿:“^v^,万年长。” ——川西高原的农家摆上丰收喜酒。托人捎信,要和小平好好喝上一壶。8亿农民最虔诚的祝愿,最憨厚的情意,最淳朴的希望,都一起凝聚在这古老的礼仪上。 马克思曾经指出,商品经济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是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舞台上,把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帷幕拉开了。一幕又一幕充满勃勃生机的商品生产的活剧,就从这里导演出来。 商品经济把农民推向市场,市场又不断刺激着农民增加商品数量的欲望和投入商品生产的热情。一大批散发着泥土气息的“专业户”,如雨后春笋,顶开板结的土地“咔咔”拔节。 商品经济促进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要求生产的专业化,也要求生产的社会化。而它们一旦被改革催生出来,就随即踩着改革的脚印,步入每一处山寨,跨进每一家门槛,改变着人,改变着村庄,也改革着那个延续得很久很久的“男耕女织”的时代。 绽开花蕾的农村商品经济之树,呼唤着科学技术——那个催动春华向秋实转化的使者!一项改革政策,就像一阵春风,催的是一朵又一朵时代的花蕾。耕耘在五色土上的数百万科技人员,也就像蜜蜂传授花粉那样,把致富的希望播撒在时代的沃土上。绿色田野的希望,在科学技术的投入上。这是一个事实,农民承认了;这也是一个真理,农民接受了。农民耕作观念的变化,预示着小农经济在中国的消失,现代农业在中国的崛起。 6年来,国家已组织20万科技大军对664个县进行科技扶贫。90%以上的贫困农民已经解决温饱问题。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趋势,孕育着农业发展的科技化趋势。虽然,科技的投入起步较晚,但只要把潜力挖掘出来,在本世纪末农业产量再实现一个翻番是大有希望的。 毫无疑问,科技的投入越多,劳力的投入必然越少。这一“多”一“少”,将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迫使农民同土地的关系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土地是农民的生存空间。改革把农民与土地紧紧扭在一起,似乎相对缩小了他们的生存空间。但改革的不断深化,又使更多的农民走出土地,无限扩大了他们的生存空间。这就是历史前进的辩证法。更多的农民走出土地,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因为国家的工业化需要农村提供剩余劳动力。但对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工业化的道路,决不能以牺牲农村去换取城市繁荣,重走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走过的那条带来社会振荡的历史老路。怎么办?农村的改革又面临一次新的抉择。 1984年,^v^作出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依托农村发展乡镇企业的战略性决策。离土不离乡——中央的决策是深谙中国国情的。结果,犹如春笋拔节,仿佛在一夜之间,乡镇企业的幼芽拱出温润的五色土地。毫无疑问,农村的改革和建设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要遵循党的十四大精神,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坚持依靠科技和教育兴农;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而要这样,关键的一环是要深化农村改革。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一项基本制度不断完善和长期稳定下来。 未来,已经孕育在今天的现实之中。不是吗?短短几年,在联产承包的推动下,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前后出现的农业经济商品化、科技化和工业化趋势,开始绘织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前景: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的雏形,正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母腹中躁动。 现在,可以告慰于先人的是: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农民形象,终于在这一代开始改变含义,改变模样,也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习惯看法。在这些时而下田,时而进厂,时而出现在游乐场的农民身上,正高扬起中国农村的未来和希望。 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也享受到了原是城市人的专利——文化夜生活。从这里人们感觉到的,难道不正是城乡差别的逐步消失,和农民的生存空间与生活方式的历史变化? 城市化的程度,也是人类文明的程度。农民从这里走向城市,也从这里走向世界。站在世界的领奖台上,他们是这样自信,这样豪迈,这样挺拔! 站在世界的领奖台上,他们心中装的是东方的一片热土,眼里看的是历史的奔涌潮头!这就是中国农民的现代风姿!这样的风姿又何尝不可以倾倒世界?几乎与中国历史一样古老的中国农业,在改革中涅,在改革中新生,在改革中聚起一股又一股对生活乃至对整个社会的推动力量。 农村在向城市进逼。 农村在向城市挑战! 城市沸腾了!经过改革洗礼的农民,走出土地,开始用那布满茧花的大手拍打厚重的城墙。滚过田野上空的春雷,又在撞击都市的大门,期待着城市改革的回应,那一曲震撼人心的绝响!
电视新闻消息稿范文 第14篇
自1958年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诞生至今,我国的电视新闻业务已经走过了近60年风雨历程.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电视新闻业务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几经起伏、历尽艰辛才达到今日之水平.回顾历史,电视新闻业务的发展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和技术,等等.其中,电视技术对它的影响最为深刻持久、不容忽视.因为电视本就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与之相关的每一项业务都离不开技术力量的支撑.因而,探究技术视角下我国电视新闻业务的发展演变,梳理我国电视技术和电视新闻业务的发展脉络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我国电视新闻业务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初创时期、稳步发展时期、繁荣发展时期以及多媒介融合时期.论文对每个时期内的电视技术和电视新闻业务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对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发展节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此基础上,论文总结了电视技术对我国电视新闻业务发展演变的影响,并从中得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技术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用科学的思想去支配先进的技术以使之更好地推动电视新闻业务发展.相信我们在认识历史的基础上,辩证地对待电视技术对电视新闻业务的影响,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更加顺利.
电视新闻消息稿范文 第15篇
电视新闻稿件常见的十个问题
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叙述新闻事实,供播音员诵读的文字稿。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音画兼备的电视新闻。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
笔者因工作原因接触大量各地各级的电视新闻稿件,发现近几年电视新闻稿件的写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此略作分析。
1.词藻华丽 实功虚做
以最通俗直接的方式传递信息,使受众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应该是电视新闻人不懈的追求。但在现实中,有的稿件刻意堆砌华丽的词藻,稿件看似文采斐然,但和画面结合起来却显得多余,令人费解。有一篇《新年第一天:××山雪淞醉游人》的稿子,其中写到:
“雪后的××山处处银光闪烁,山峰林海变成了雪淞世界,万仞白峰,苍穹更显高远。串串雪挂沿树枝或树梢蜿蜒伸展,有的像银龙飞舞,有的似珍珠翡翠,晶莹剔透。簇簇松针宛如玉菊绽放,莲花盛开。”
这样的描述看似华丽诱人,但配在丰富多彩的电视画面上就显得多余。另一篇报道山区旅游的稿子中写道:
“如果把××山比作一本厚重的史书,那么,这五个休闲景区好比一篇篇题材各异、文笔玲珑的迷你小说,每个章节都妙趣横生,与雄健厚重的××山相映生辉。”
电视新闻消息稿范文 第16篇
摘要: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稿件中的错别字,错句和破句的写作存在着观众“听不出”和“看不出”的误区,本文对此作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电视新闻稿件用词和造句的准确、规范是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品质所在这样一个观点,从理论的高度阐述电视新闻稿件“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关键词:电视新闻;稿件;咬文嚼字;品质
咬文嚼字,《汉语大词汇》中列有三个义项:一是形容过分推敲词句;二是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三是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咬文嚼字”是一个含有贬义的成语。
一、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一)瞬间即逝,听众听不出来
2.语句方面。一个句子,在语法上有主、谓、宾之分。可在一些电视新闻稿件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句子残缺或者词语搭配不当的情况。譬如,“老师要注重聆听来自学生的意见”,“聆听”是一个谦词,我们可以说:“我愿聆听您老人家的教诲”,而不能说“大家要注意聆听我的报告”。又如,“该校近期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的热潮”。此句中,不光词语搭配不当,而且存在明显的语法错误。“开展”一般接“活动”,而“高潮”前面的动词应该是“掀起”。这样的句子,如果观众不是仔细听,确实很难听出来的。
3.词义方面。有一些词语,记者在使用中由于理解有误,将含义弄反了。譬如,“晚风徐徐,城市的阑珊灯火尽收眼底。”描写的是某城市入夜的繁盛灯火。这里,记者将“阑珊”的意思用反了。“阑珊”,辞书上列出五种含义,即衰减、消沉;暗淡、零落;残、将尽;零乱、歪斜;困窘、艰难。这五种含义当中,没有一个与“繁盛”相关的,倒是恰恰相反。再譬如,“这些女同志当初在豆蔻年华就干起了列车押运。”此例属于误用典故。记者只了解豆蔻年华指女子年轻时候,但忽略了这个词所指的年龄段是幼年,不是青年,因而致误。
(二)一晃而过,观众看不出来
电视新闻消息稿范文 第17篇
一、背景。
近期,市长黄奇帆、常务副市长马正其、副市长谭栖伟先后到忠县调研,对忠县经济社会发展作了一系列指示;我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县委书记刘贵忠,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熊世明在各种场合就忠县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新思路、新举措、新要求。《忠县新闻》将推出“工业强县大家谈”、“工业强县民营富县进行时”两个专栏,以新闻的形式唱响“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旋律。
二、节目形态。
“工业强县大家谈”为新闻访谈,访谈对象为工业经济领域有代表性人物,采访的地点一律不得在办公室,而应选择与访谈内容相关的地方,穿插一些工作性、生产性、图表、文件等镜头。访谈内容为现状如何、措施如何、目标如何,切忌大话、空话。每位采访对象一般设计两段同期声,之间作必要的转述、过渡。每条控制在2分钟左右。
三、任务分解。
胡军华:(访谈)发改委、经信委
(深度)海螺水泥、东方农药
袁明琼:(访谈)园区办、汝溪镇
(深度)云河集团
黎晓华:(访谈)投促办
(深度)华亚拖拉机、星博化工
熊安英:(访谈)电力保障
(深度)金龙电子、金龙船业
马英杰:(访谈)乌杨镇
(深度)天地药业、海新运业
熊浩:(访谈)忠州镇
(深度)恒达玻璃、一胜特
外宣:(访谈)质监局、东溪镇
四、稿酬及奖惩:
访谈每条40-60元,差一条扣60元;深度报道每条60-100元,差一条扣100元。
电视新闻消息稿范文 第18篇
一直以来都这样觉得,能够找到一份自己喜欢并且和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靠的是运气,能在工作岗位中体现自我价值靠的是努力,而能将这份努力效力于宿迁广播电视总台,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份子,那更是一种荣幸,尽管在其中的位置或许微不足道,或许默默无闻,但能够始终尽着自己的一份力,为新闻事业贡献自己,还是让人感到非常骄傲的。在宿迁广播电视总台的新闻中心工作已经有4年了,从进台至今一直在新闻中心从事新闻后期制作,我很热爱这份工作并为之努力着。虽然一直从事的是后期制作、包装和维护这个岗位,虽然不是像记者一样在采访的前线工作,但毕竟是在总台的新闻宣传部门工作,接触的都是时政、民生这些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报道,新闻立台,我深知新闻业务能力的重要性,并且一直都希望自己能有机会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四年过去了,自己还有多少正能量为总台发光发热?如果想去一线工作,自己又是否具备做记者的潜力,经常问自己,我深深意识到“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道理,认识到一定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
11月12日——11月16日这几天,我非常有幸参加了宿迁广电总台第一轮采编人员的培训,到“北有北广,南有浙江传媒”的浙江广播传媒学院学习,那几天的学校生活感觉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单纯又简单的学习的日子,回到了似曾相识的大学校园。这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当然也有些许的好奇,对于我来说,熟悉的是上课的过程,而陌生的是则是浙江传媒学院和为期近一周的系统化的培训,工作以后的第一次培训,好奇的当然就是浙江卫视在这所学校中的实践基地。所以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我格外珍惜并且感激,仿佛久旱的大地迎来它的第一场大雨一样的欢呼雀跃,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学习汲取的时间,但这次培训却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受益非浅这四个字的含义。
四天的课程被安排的非常紧凑,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机会聆听专家教授的讲座,面对面的和讲师交流,接受指导,汲取更多的知识。第一堂课是李灵革教授为我们主讲《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点评》,作为讲座的开始,他为我们描述了记者这个行业在不同人眼里的不同形象: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任劳任怨的蚂蚁,美丽的孔雀、愚蠢的驴等等,还指出了社会现实中的记者形象:乞丐!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会心一笑,因为我认为大众眼中的我们是什么说实话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很重要,或者说会去在意,因为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价值,只要自己觉着自己是只美丽的孔雀,在开屏的时候让大家惊叹,我有存在的价值,每天不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就心满意足了。
如果说李灵革教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的话,那么周元老师的讲座——《新闻报道新思路、新方法》则让我真正感到什么叫学以至用。他提出“电视新闻的社会化、电视新闻的故事化、电视新闻的现场化和电视新闻的个性化”四个观点。
美国新闻学者提出了一个全新新闻理念:“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对于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周元老师指出让老百姓接受有三招:
1、如果我们把新闻做得和讲故事一样精彩。
2、人永远应该是我们新闻中的主角。
3、要出乎观众的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4、要懂得抓住细节。一个好的新闻就是一篇好的故事,这是电视新闻的发展方向也是必然趋势。
另外他还指出,现在的受众对待新闻类节目,希望通过镜头体会到真实性和参与感,所以这就要要求我们记者加大现场类的报道,通过案例给我们分析了记者现场出镜的方式、注意要素和拍摄方式,以及由这些问题点延伸到现场报道的方方面面。
当然还有原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等栏目的制片人王猛先生的《电视新闻频道战略与栏目策划》这堂课,他没有运用任何多媒体设备,知识单纯的通过他的语言、表情和动作来向我们讲述他的经验,他的认知和他的正确观点。
短短的四天八节课,每堂课的时间都感觉飞快,对每堂课来讲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都太少太少,还没等我们多听点、多问点就到了下课的时间。而对于每天的学习内容、心得体会,在班委的组织下我们也进行了两次的课后讨论交流。
总台领导对我们这次培训的重视也是让我们感动并感激,开班仪式和结业仪式都有台领导亲自参加,并给我们颁发了结业证书。对这次学习,我充满了感动和感谢之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积累,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生活当中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很感谢宿迁广播电视总台和浙江传媒学院给我这样的机会,我也会一直努力下去,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不断的完善自己,并充分运用学到的知识在今后的岗位中认真工作、提升自我,发挥更大的作用!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