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于过年是最在意最上心的过年要礼物的句子,在有限可支配的假期时间里过年要礼物的句子,除了阖家团圆、吃喝玩乐以外,走亲访友永远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如今的串门子走亲戚既方便又随意,时间不论节前节后、白天晚上,可选礼品信手拈来,鸡鸭鱼肉、烟酒糖茶应有尽有,行程也无惧远近,开上车风吹不着、雨打不着,优哉游哉,一天走个五家六家不在话下;遥想三、四十年前的农村,这还真是难以企及的事情。

按老家村里的风俗,年前的一段时间是在本家族或关系亲密的邻里间走动,孝敬问候各位长辈,礼品相对简单,点到为止,被探望一方均有回礼,可能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礼尚往来”。而年后从大年初二到元宵节期间,人们走的是真正的亲戚,姥姥姑舅姨及诸多新老表亲,这就具有相当的仪式感,探望双方都极其重视,礼品需要专门采买或是制作,点心罐头、面花包子整整齐齐、仔仔细细地装进大提篮,用苫布严实封口,还不忘覆盖上一席红纸,以示过年;相见之下的场面更是亲情洋溢、暖意融融。亲戚家一般都在外乡外村,当年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而且以那种“铁驴”加重型的居多,载重没地说,若论速度与舒适就惭愧了;过年期间正是数九寒天,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天寒地冻不说,风大雪急也是常态,赶上顺风还好,可以“直挂云帆济沧海”,但有顺就有顶,逆风时只剩“行路难,难于上青天”的感觉,加上雪后道路泥泞或是结冰打滑,摔个人仰车翻也不鲜见。但是,这些困难都不足以阻挡人们走亲的热情,仿佛天气条件越是恶劣越是痴心不改,越是乐此不疲。探年亲,是世代中国人对亲情的珍视,对传统的延续,更是对信念的执守。

作为十来岁的孩子,我是极愿意跟着父兄出门探年亲的,一则,亲戚家好吃好喝好招待极具吸引力,再说骑车出行也轮不到我,咱只有坐车的份,有大人宽厚的肩背在前遮挡,风雪能奈我何过年要礼物的句子?只有脚时常会被冻得麻酥酥的,但与兴奋的心情相比那就不是个事儿。小时候,由于家庭的一些变故,我和哥哥都在姥姥家住过很长时间,因此与姥姥舅舅感情尤其深厚。每到过年探望姥姥、舅舅那是必须的,十几公里的乡间土路,来来回回成了我们的欢乐之旅。当然也会好事多磨乐极生悲,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个春节,那年哥哥刚买了辆在当地很是流行的二手“幸福250”摩托车,颜色紫红,体型硕大,发动起来“嘟嘟嘟、嘟嘟嘟”,声势足够震撼,这摩托车出行的阵势和速度绝对不是自行车可比。村南不远有一条河,通海的,冬天结冰,河面并不像平时那么宽,去姥姥家必须要过河,而桥在西头还有一段距离。为抄近路,以往有些骑自行车的人们会小心翼翼地推车踏冰而过,严寒的时节,厚厚的河冰足以禁得住人和自行车的重量。那次我和哥哥在傍晚从姥姥家探亲返回,准是被“欢乐冲昏了头脑”,对于潜在的“风险”评估不够,想走个捷径,早些到家。两个人你推我拽顺着河堎把摩托车推至河面,准备炮制自行车溜冰而过,岂不知那“大幸福”过于沉重,上冰不过俩步,只听脚下“稀里哗啦”山响,定睛观瞧,摩托车已半陷入冰水之中,哥俩顿时傻眼,顾不上河水冰凉,顾不上心疼簇新的新衣新鞋,一齐跳入冰水,搭救摩托车。狗急跳墙,人急有劲,“大幸福”被活生生拖了出来。可是水进了发动机,车如何也发动不着;没办法,我们只好推车绕桥,幸亏家已不远,头上冒汗,脚底冰凉,一路小跑,于掌灯时分终于狼狈到家。那泡了水的摩托车,第二天哥哥用了整天的时间,拆了擦,擦了装,最终“涛声依旧”。所以说,做人要正直,走亲要对路,呵呵过年要礼物的句子

新年走亲戚,年初二是大日子,这是女儿、女婿回门看岳父岳母的正日子,被形象地称为“姑爷节”。如果一家有好几个成年女儿,几个姑爷同时登门,其场面必定壮观;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新姑爷头一年上门拜见老丈人,那阵仗那待遇皆非比寻常。婆家礼品多多,花色讲究,一对新人衣帽鲜亮,早早出门;娘家也不会闲着,全家总动员,倾家之所有好东西接待,还要专程把家族里德高望重的长辈们悉数请到压阵作陪。陪新姑爷只是隆重不行,还要热闹,这就需要一众小舅子大侄子们闪亮登场“闹姑爷”。

“闹姑爷”是中国农村自古以来的保留节目,而新姑爷回门更是必须要“闹”。其实,闹的和被闹的双方都心照不宣,既要闹出气氛,但有尺度,不能把姑爷闹恼了,又要闹出成果,姑爷的“银子”是必须要出的(钱数不等,或多或少,跟姑爷的经济条件、职业状况、脾气秉性皆有关,这些事先必须有所了解)。而这些“闹者”是娘家本家族的叔伯兄弟们或是子侄,比当家姐姐(姑)年纪小,又不能小许多,这样和新姑爷才有更多的共同话题,相互都放得开。“闹者”都是结伴而来,一般二三结伙,至多三五成群,“人海战术”最有效,目的只有一个,让新姑爷束手就擒。

闹姑爷的过程就是一场斗智斗勇、有攻有守的“拉锯战”,一定要讲战术、讲计谋、讲口才,充分运用好手中的武器装备,而闹姑爷的核心武器就是——酒。以酒说事,以酒成事。闹者人多势众,轮流上阵,你叫“姐夫”我叫“姑父”,你敬一杯我敬三杯,姑爷故意耍赖找理由不喝少喝,再主动告饶尽可能少掏钱。你来我往,觥筹交错,酒未必喝多少,但气氛很快进入高潮,讨价还价间最终成交,皆大欢喜。被闹的慷慨解囊,闹的欣然接受,钱的去向明晰,买吃喝买烟糖,还要和姑爷一起分享。至此,新姐夫和小舅子们有了交集,日后不再生分,成为真正无话不谈,开得起玩笑的亲戚里道。

貌似闹姑爷的胜者总是闹的一方,当然也有剧情反转的时候。那年二大爷家姐姐新婚,我们几个小舅子大侄子一直翘首以待、磨刀霍霍等待年初二的到来。早听说,新姑爷是上班的“公家人”,端铁饭碗有工资有收入,绝对不能轻易放过。新姐夫如约而至,脸面白皙精明强干,一身笔挺的呢子制服,骑的是“凤凰大链盒”,举手投足果然气度不凡。合家上下远接近迎一片欢腾,我们更是捂嘴偷笑,看来大有闹头。终于等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我们这群乌合之众才得以吵吵嚷嚷一窝蜂般涌入,和新姑爷相互甜言蜜语,插科打诨一番,攻守正式开始。强中自有强中手,关羽也曾走麦城。按以往经验,本以为我们四五个人一两个轮次的冲锋,便会让对手丢盔弃甲,举手投降,殊不知这次主动权根本没有掌握在我们手里,新姑爷从容淡定来者不拒,笑纳了我们的所有敬酒之后,竟然口吐莲花酒令如泉,开始主动回敬。当年我们十几二十岁的年纪,平时与酒亲密接触的机会并不多,若实打实地干喝上几两烈酒,还真是撑不住。逐渐进入状态的新姑爷豪气干云,开怀畅饮,毫无醉意,我们几个瓜娃子硬着头皮陪了半场,心有余而力不足,稀里糊涂、迷迷瞪瞪便败下阵来,这,这究竟是谁闹谁呀过年要礼物的句子?还好,随后新姑爷主动掏钱,说是感谢小舅子大侄子们的盛情招待。钱确实不少,可真的受之有愧、汗颜之至啊!到后来我们方才得知,这位新姐夫的工作单位是酒厂,还是个小领导,人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与酒为伴,“酒精”沙场,难怪我们不是敌手。

往事如烟,尽管如今大家都感觉年味淡了,人们盼年的心情也没有那么迫切了,但是“年”,这个古老的中国节日带给我们的快乐从未改变,同时让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绵绵留长,让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以传承和发扬。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