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天气越来越冷了,大家何不围炉把酒,三五亲朋一起喝点小酒,聊聊闲天,酒在冬日的觥筹交错中化为人心的暖。

酒中仪式

中国人的这一辈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酒在生命中出现的频率实在是太高了。

孩子出生,家里就会摆酒庆贺。从满月酒到抓周酒,酒开始相随人生。升学要办拜师宴,婚嫁要喝喜酒。江浙一带有这样的习惯,孩子出生时,如果生的是女儿,就酿一坛黄酒,埋到地下,等她出嫁时取出来,叫作“女儿红”酒后的伤感说说图片;如果是男孩,同样也会酿一坛黄酒封存好,等他考学成功时开封,名曰“状元红”。

人生轮回,始终有酒相伴相随。最有趣的是迎接新生命诞生时要喝酒,老人过世,入土为安时也要喝酒。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结婚生子是红喜,寿终正寝是白喜。

人生往来,在逆旅之间,离不开的就是这忧乐一壶酒。酒里头有多少心事,有多少传奇,有多少欢喜,有多少悲伤,每个人都自有感悟。

可以说,酒是世上最好的东西,因为它让人诗思烂漫,让人意气飞扬,让人酣畅淋漓,笑傲千古。酒也是世上最坏的东西,那些烂醉如泥的酒鬼,那些无法自持的醉汉,也往往酒后乱性、酒后失言。所以,杯中之物,清浊在乎人心。

酒中境界

酒者,就人性情。不少人一生沧桑,跌宕浮沉,都曾伴着一杯酒。同样的酒在不同人的生命中,境界大不相同。

苏东坡常写酒醉的诗,自己也每日必饮,但酒量并不大,喝一整天也喝不过五杯;用酒招待客人,自己却不胜酒力,只好把玩空杯,看着别人喝酒。

他曾在《书东皋子传后》中有一段自述,“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但是,他又自誉自己,“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天下没有比我更不胜酒力的,但也没有比我更爱喝酒的人。这看似矛盾的两句话,其实颇有深意。喝酒对于苏东坡而言,喝的是一个意象,喝的是一份感觉。

苏东坡的一生,在政权更迭之中,在新旧党争夹缝里,沉沉浮浮。北宋神宗年间,他因反对王安石新法的激进,主张保守的渐变,在诗文中流露出一些不满。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将诗句摘录出来,制造“乌台诗案”,以诽谤新政的罪名把苏东坡关进了牢房,获释之后又将他的官位一贬再贬。

苏东坡在《自题金山画像》词中自嘲曰酒后的伤感说说图片:“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由湖北到广东,一直贬到海南岛天涯海角去了。如此不善饮的人,一生却酿造了各种新酒。在黄州,酿蜜酒,蜜掺蒸面发酵;在定州,酿松酒,苦中带甜;在广东,酿生姜肉桂酒,如同天神甘露般美味。

苏东坡一生流落,尽管酒量不大,却时时离不得酒,因为在酒中有许多常人不能会解的意趣。他在黄州时写下“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诗句。监管他的官吏以为他真的走了,急急来探视,发现他鼾声如雷,大醉不醒。这也大约是一种“酒隐”,用酒来隐匿心事,寄托情怀。

面对跌宕起伏的政治风波,许多人仓皇不知所向,而苏东坡心中却有一份磊落静定。

酒中风雅

孔子在《论语》中说酒后的伤感说说图片:“唯酒无量,不及乱。”酒要喝到什么程度,没有定规,唯一的标准就是“不及乱”。所谓“乱”,就是失言、失行和失德。“不及乱”就是恰到好处即可。微言大义,分寸全在人心,实则是一条很宽的标准。

古代酒禁之一,就是禁止过于粗俗。那么,怎样才算桌上风雅呢酒后的伤感说说图片?中国酒桌上常有一种助兴游戏,称为酒令。

明代才子唐伯虎与友人在回春楼饮酒,席间有人出了一个上联——贾岛醉来非假倒。此联甚是巧妙。贾岛是唐末著名诗人,也是酒中性情之人,如果是醉倒了,一定不是假装的。“假倒”与“贾岛”谐音。出联之人用此典表示,如果自己醉了,就是真的醉了,不能再喝了。

唐伯虎一笑,饮完一杯酒,对出下联——刘伶饮尽不留零。说的是醉侯刘伶,逢酒必饮,每饮必尽,点滴不剩,真是爱酒之人。唐伯虎通过这一联告诉朋友,你还是将杯中酒干了吧酒后的伤感说说图片

贾岛、刘伶都是酒史上的风云人物,辞酒、劝酒,引经用典,含而不露,这才是酒桌上的真风雅。

在《射雕英雄传》的武侠江湖里,郭靖与黄蓉扮演的小乞丐意气相投、一见如故的故事也是从一顿酒饭开始。现在我们樽前的酒越来越多品类,卖酒的平台越来越方便了,可是我们的酒里还有那般意趣吗?我们推杯换盏敬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吗?

壶里乾坤大,杯中岁月长。希望这个冬天大家能够约一场温暖的相见,把酒谈笑,保了心里的暖,心不寒,生活就一直都有热气。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