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士对“雨”有着近乎沉湎的执着。
雨下在山里雨中开车的唯美句子,最能静心。
山雨忽来无人知,鸟幽山静,或细雨织帘,或经历晴雨,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曼妙得宛,如风吹起窗前的帘幔,婉约风情。溪云从黑暗的云层坠落,跌在叶片上,洒在栏杆上,淅淅沥沥,远山如墨,近山越发青翠。
这是一首很美的山中雨曲。每一个雨滴落的音符,都饱满圆润,晶莹剔透。有金石之音,清亮有力,山与雨共舞,如在目前……外事外务,想来毫不想干。
半山听风,枕雨入眠,品一种静谧,忘却俗世的烦恼喧嚣。文士所追求的心境,遇上雨,就成了刘半农的诗。诗曰:“残阳影里吊诗魂,塔表摩挲有阙文,谁遣名僧伴名妓,西泠桥畔两苏坟”。想来,才子对名妓,跟文士对雨没甚差别,都是至情至性。对雨来说,也算适得其所。
半山有茶,雨下在茶里,回眸如烟往事,梳理自己。
红尘沧桑,岁月蹉跎,茶有茶事,人有心情,多少忧伤或彷徨,都会被这幽雅的茶,淡然在雨中,洗涤与渲染,有些感觉被铭记,有些失意无影无踪。茶在雨中,品着的化成一份让他人所见的诗情画意,更是自己让思绪重重叠叠氤氲荡漾。画中有画,宛如欣赏一幅极致的水墨,飘逸的墨迹袅袅生香。
见那沉静的雨,下成一道帘幕,漆光幽幽,从容而至,一片悠然,如沉香袅袅,那是岁月本有的清香。那一刻,内心被雨中一片皎洁照见,不觉吟起正是那一首“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句。
一席茶事,半墙空山,任晴朗或阴晦,花开或花败,都由它去。
半山有路,路上见君子,最见性情。
年轻的时候,是爱迎着风朝着太阳,去经历繁华,不去仿佛欠亏了自己。年纪大了才懂得平平淡淡才是真,让自己恢复到雨水的简单,不然就感觉可能欠亏生命。人生就是这样,从纯粹、天真,走向虚伪、复杂,再到返朴归真,人人都走在这条路上,有没比这更像命运的命运。雨下在路上,清醒的是头脑,静下来的是人生的思索,于是,吃一堑长一智,往下是更好的远方。
一位名叫徐樾的人,在雨中像信徒一样虔敬地希望和王阳明见面。那时候见王阳明,就是到了现在,也是朝圣一般,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力非凡。当时王阳明是答应了。徐樾自以为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并从心学里得到了真谛。王阳明让他举例说明。徐樾兴奋地列举起来。然而他每举一个,王阳明就否定一个。徐樾相当沮丧地求解。王阳明的指点是:“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该淋上的是一场心灵的雨,将眼境心境放于事物之外。
半山有雨,雨中说别离。
这个城市挂满了摩天的梦想,只有下雨的时候,才想起自己曾经是多么文人过。那些经过的转角,有多少雨伞遮挡雨中开车的唯美句子?那些洗不尽的风尘里,有多少流年雨中开车的唯美句子?那些雨下成灾的世事,有多少磨砺?有一些时光甚至谈不上思想,只是那么闲散地流逝。人们说这都是蹉跎。但此时若一缕斜阳,尚能凝望半窗花影,蹉跎又如何?
一个男声唱着:“夏天锦瑟琉璃!”声线有着黏腻的质感,透过闲散的拨弦暖暖地贴近,似一双垂下的手在水里随波摆动,那样轻盈自在。突然想到,那个背一把吉他就流浪的歌手,好像和他挺搭。说与他听,说那感觉,如同一道可口的零嘴,用以调和日光直射的温度,总是能激起他现在想要休闲的想象。
半山有雨,雨下在心里,是洗涤也是秋凉。
人雨之恋是人生最佳境界,我们大多时候忽略了这样最朴实的恋情,山水,自然,草木……经过雨水的洗涤,大自然中的情节情韵才最接近人生,最惬人意。山水花鸟在身边,可远行可不远行,只需放慢脚步去踏山,逢雨水那么一润,物物皆染情。
休闲,是要去到山中,下点小雨,有一柄骨节的伞,偶尔漏下几点来,沾湿衣衫,直让自我得知,在人间。
于是,雨下去文人的诗里,如燕山雪吹落轩辕台,如浮云碧惹出千层绪。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万物萌芽生长“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巴山夜雨”的回肠荡气,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五代·李煜就急转直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最好是:“少年听雨阁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的词寥寥几笔,就用听雨写尽了从少年到壮年再到晚年的人生经历,写尽了在雨声中感悟到的世事变迁,人生短暂的哲理。
突然想起,锦绣人生定是百味遍尝。华丽的戏台也有那么一刻终是要落下幕,歌音可以轻缓柔美,累赘的饰品与装扮可以清简,布衣青衫,不求水袖盈舞,只需淡淡聊起人生的素净。再后来才明白,亦然会重启第二幕,有第三篇章,第四序......那些关于安逸,关于逝水年华的最美,终不是只有雨的模样,还是会有闲暇飘逸悠悠水云间的那些风华情节。
此刻,一窗雨初停,铅华洗尽,带着一种落定的美,沉甸甸,却又轻绵绵。人们说,那是风烟俱净,如流云一缕徜徉在天际,空旷,高远,足以放飞落尘的心灵。
雨便下在这个世界。
作者简介:黎乐(澳门),自由撰稿人,美术评论,深圳市侨联委员。曾就职于《深圳商报》,高剑父纪念馆学术主持,瀚墨重彩画院院主任,炎黄画院艺术评论,杂志编委、编辑,专栏作家。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