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的古诗大全 第一篇

九日闲居·并序魏晋:陶渊明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据《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归隐后闲居家中,某年九月九日重阳节,宅边的菊花正开,然因家贫无酒,遂在菊花丛中坐了很久,正在惆怅感伤之际,忽然做江州刺史的王宏派人送来了酒,渊明也不推辞,开怀畅饮,饮则醉,醉则归,不拘礼仪,颓然自放,表现了他不受拘束,纯任自然的天性。这首诗根据其小序中所说的情形来看,与此诗中所叙之事略同,考王宏为江州刺史始于公元420xx年(义熙十四年),时渊明已过五十五岁,可见此诗是他的晚年所作。

重阳节自古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据说如此可以延年益寿,《西京杂记》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然而这一年的重九,在渊明的宅边,虽然有一丛丛颜色各异的菊花,然苦于无钱沽酒,只能空食菊花。古人视菊为一种高雅而有气节的花卉,因她开在众芳凋落的秋天,故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话,这里所说的“九华”也就是指菊花,诗人有菊无酒,遂产生出无限感慨。

“世短意常多”四句,以议论领起,解释了重九之名,并提出感叹人生的主题。意谓人生在世,不过如白驹过隙,正由于其为极暂短的一瞬,故人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烦忧顾虑,也导致了人们企慕长寿永生的祈求。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按着时序的推移又来到了,人们之所以喜爱这个以“九”命名的节日,因为“九”与“久”谐音,所以对它的喜爱正体现了对长生的渴求。这里“举俗爱其名”与小序中的“爱重九之名”一致。“世短意常多”一句炼意极精,前人以为是古诗“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两句的浓缩,体现了渊明驾驭语言的本领(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二)。

“露凄暄风息”至“寒华徒自荣”十句写景抒情,感叹自己有菊无酒,空负良辰美景。露水凄清,暖风已止,秋高气爽,天象清明,飞去的燕子没有留下踪影,北来的大雁还有声声余响。诗人说:据说酒能祛除心中的种种烦恼,菊花能令人制止衰老,而为何我这隐居的贫士只能让重阳佳节白白地过去!酒器中空空如也,积满灰尘,而秋菊却在篱边空自开放。这里描写了一幅天朗气清的深秋景象,与诗人自己贫寒潦倒的处境正成鲜明对照,自然景象的美好反衬出诗人心绪的寥落,大好的时光在白白消逝,盛开的菊花也徒自争艳,诗人于是感慨系之。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大全 第二篇

1、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 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2、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3、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唐】李适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4、重阳日即事

【唐】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5、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唐】李适

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

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6、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唐】李益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李益]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广宣]

7、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莲沼昔为王俭府,菊篱今作孟嘉杯。

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8、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唐】李郢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9、重阳感怀

【唐】刘兼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

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蜀国江山存不得,刘家豚犬取何难。

张仪旧壁苍苔厚,葛老师荒祠古木寒。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10、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唐】刘商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

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 菊笑杨朱。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大全 第三篇

1.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2.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 菊花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慧霖《闰中秋玩月》

4. 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5. 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6.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7.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8.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9. 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王逊《西夏重阳》

10.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11.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12.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纳兰性德《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13.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4.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15.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16.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17.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8.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刘长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19. 篱花犹及重阳发,邻笛那堪落日听。 ——刘长卿《过裴舍人故居》

20. 诗人九日怜芳菊,筵客高斋宴浙江。——钱起《九日宴浙江西亭》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大全 第四篇

九日置酒宋代:宋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近人陈衍说:“九日登高,不作感慨语,似只有此诗。”(《宋诗精华录》)评价得很好。

诗的首联破题。起句点明节令,音调高扬。绚丽的物华,宜人的秋色,令诗人为之神驰。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同样写秋晨,则“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赵嘏《长安秋望》),有送目伤秋之愁;“白雁南飞天欲霜,萧萧风雨又重阳”(鲁渊《重九》),则有去国怀乡之思。而宋祁此句,不作愁语,气局一新。这也是诗人境遇气质使然。

次句由“重”字引出。“高台复帐驻鸣茄”,气派十足。又是“高台”,又是“复帐”,又是“鸣茄”,其场面之阔绰,气氛之热烈,历历如绘。这决非庶民之登高,而是富贵人赏秋的情景。诗人少年得志,一生显达,历任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晚年知成都府,该诗中有“白首太守”之句,应是晚年在成都所作。

颔联承上,写佳日兴会,形象鲜明。出句与对句分写登高与饮酒两个场面。“遨欢”、“促饮”二语,道出了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的盛况。“任落风前帽”一句活用典故。《晋书·孟嘉传》:“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古人把此事作为风流美事,杜甫曾反其意而用之:“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九日蓝田崔氏庄》)甚为宋人所激赏。宋祁又反杜诗之意。一用“羞”,一用“住”;一沉郁,一洒脱。显示心境不同,诗境亦不同。“争吹酒上花”,意谓争饮菊花酒。重阳节登山饮菊花酒是自古以来的传统雅事。“任落”、“争吹”两词相反相成。诗人兴会淋漓之状毕现。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大全 第五篇

1.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

2.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3. 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4.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杜甫《九日寄岑参》

5.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6.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7.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8. 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9. 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10.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11.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12.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3.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4. 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15.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大全 第六篇

摘星楼九日登临明代:姜塘

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

满目山河增感慨,一时风景寄遨游。

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

更有三仁忠与孝,高名千古出人头。

摘星楼:楼名。传说为商纣王所建,极高峻。又名妲已台。在河南省淇县(朝歌)城西北隅,高十三米,面积为1500米平方米的土台。相传殷纣王在上建一摘星楼而名。所谓摘星楼,言其极高,站在上边能伸手摘下星星。后为纪念比干被纣王摘心而改为摘心台。

休休:悠闲的样子。

携壶:指行医。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在卖药,卖好药后就跳进壶里。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丰盛。费于是向他学道。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携壶”指行医。清侯方域《赠武林陈文学》诗:“远志分明为采药,携壶不尽是逃名。”

后四句:忆朝歌名人:不但有被《诗经·淇奥》歌咏的卫武公;还有作《载驰》一诗,诗中载有“唁卫侯”情节的“贤女”许穆夫人。更有既忠又孝,被孔子赞为“三仁”的比干、箕子、微子。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大全 第七篇

41.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2.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3. 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44. 一年最好,偏是重阳。——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45. 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46. 从来菊花节,早已醉东篱。——刘慎虚《九日送人》

47. 重九共游娱,秋光景气殊。 他日头似雪,还对插茱萸。——权德舆《酬九日》

48.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49.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50.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司空图《旅中重阳》

51. 凄凉不道身无寿,九日还无旧会人。——司空图《歌者十二首》

52. 却笑孟嘉吹帽落,登高何必上龙山。——戎昱《九日贾明府见访》

53. 登高上山上,高处更堪愁。野菊他乡酒,芦花满眼秋。——戎昱《桂州西山登高上陆大夫》

54. 年年谁不登高第,未胜骑驴入画屏。——李洞《过贾浪仙旧地》

55.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李嘉祐《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56.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刘商《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57. 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刘商《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58. 九日黄花如有意,依旧满珍丛。——晏几道《武陵春·九日黄花如有意》

59. 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60.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大全 第八篇

1、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唐】卢顺之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

白云郊外无尘事,黄 菊筵中尽醉容。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2、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唐】武元衡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3、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

【唐】权德舆

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恩随千钟洽,庆属五稼丰。

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金丝响仙乐,剑舄罗宗公。

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

4、丁巳重阳

【唐】司空图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客舍喜逢连日雨,家山似响隔河砧。

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5、旅中重阳

【唐】司空图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今岁节唯南至在,旧交坟向北邙新。

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6、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

【唐】司空图

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樽前且拨伤心事,溪上还随觅句行。

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

7、浙上重阳

【唐】司空图

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8、重阳

【唐】司空图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9、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10、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诗人自古恨难穷,暮节登临且喜同。四望交亲兵乱后,一川风物笛声中。

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明日更期来此醉,不堪寂寞对衰翁。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大全 第九篇

出自现代诗人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在这两句中,从近处看,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从远处看,前句是主,后句是宾;前句中“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一步申说。于此,必须弄清楚以下三点:首先,“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对比着说,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古

词中伤春怨秋,嗟贫叹老,这种作品是太多了。但在这里,却完全是另一种思想感情,这里着重说的是“天难老”。其次,“天难老”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天”就是片段,“难老”就是指发展变化的过程无穷无尽。这三个字简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的诗的说明,必须注意。再次,明白了“天难老”的涵义,也就明白了“人生易老”的说法,不但不是慨叹人命朝露,而且恰恰相反,在这里是说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以有涯积为无涯,尽可能多地发些光和热,但这又何妨?天是难老的呀。这意义是丰富的,这情绪是昂扬的。它揭示出不朽的历史发展规律,它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象格言一样精警,真是耐人寻味。在这壮大,它是由“岁岁重阳”这一自然现象或客观现实生发出来,是通过具体感性而显现的抽象理念。所以,前主后宾,后句是前句的申说,却不意味着后句较之前句不重要;因为,从另一角度着眼,便又看到:前虚后实,诗意乃是由“岁岁重阳”逗起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则是升华,两句是有机合成的精金,缺一不可。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岁岁年年,都有重阳,重阳是过不完的。古人每逢重阳,也往往作诗填词,大约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萧瑟,满怀岑寂。只有毛泽东此词不达意,意趣横生,戛然独造。假如说“今又重阳”,犹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战地黄花分外香”,那就横扫千古了。为什么“战地”的“黄花”会“分外香”呢?战地播种着英雄的头颅,灌溉着烈士的鲜血,在炮火连天中野菊挺立开放,绽黄吐芳,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格外美丽,怎能不感到加倍喜悦?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紧承上片意,写景,写的是真实感受。自是秋风劲厉,不似春光妩媚。但却绝对不是“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假如说在这两句中,于秋风春光,尚无所轩轾;那么,紧接着写道:“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这就于秋风春光,已有所抑扬了。为什么“胜似春光”?春天里哪能有这天高气爽、江净波平的既鲜明又绚丽的寥廓景象呢?“寥廓江天万里霜”,这可同杜甫的“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大不相同。同是秋霜,杜甫联想到的是“公堂”,毛泽东联想到的是“春光”。而以秋比春,所作出的审美评价,显然根据不全然在于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更喜欢劲厉,不接近妩媚。因而在这种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秋风劲”使人联想到如花似锦的和平生活。于是“胜似春光”,便是合乎逻辑的推论了。“江天”句则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这些寓意和寄托,都是在写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其妙处是“味在咸酸之外”。不得把诗的形象看作某种概念的象征,这比那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又高一筹,是真正的诗意与精深的哲理的统一,是浓郁的诗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光辉。它首先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并从而又给人以刚毅的意志的鼓舞和智慧的理性的启发。这是诗的最高的意境。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大全 第十篇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九月九日:指重阳节。

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

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他乡:异乡。

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

那:为何。

诗歌开头就承题,“九月九日望乡台”,点明了时间是重阳节,地点是玄武山,此处将玄武山比作望乡台,以此来表达乡愁,思乡之情倍增。“他席他乡送客杯”,点明了诗人当时是在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倍感凄凉。诗歌的前两句就勾勒出了一个易让人伤感的环境,正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浓郁的乡愁,于是就很自然地引起了下两句对鸿雁看似无理之问:“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北雁南飞本是自然现象,而王勃偏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加在它身上,怪罪鸿雁,我想北归不得,你却奈何非要从北方飞来,平添我北归不能的愁思。这一问虽然毫无道理,却在强烈的对比中烘托了真挚的感情,将思乡的愁绪推向了高峰。这两句是这首诗中的名句,前人在评价这两句诗时说:“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的确,这一问虽貌似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实际上却是诗人用心良苦、匠心独具之处。诗人将其怀乡之情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借无情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开启了唐人绝句寓情于景的先河。

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语言简洁亦是这首诗较大的特色,用了近似日常的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北地来”,显得浅近亲切,这也是这首诗流传广泛的原因之一。

初唐时绝句发展缓慢,其表现方式大体上沿袭汉魏和南朝传统。而王勃的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诗人在诗中还有意吸收了歌行的句调,以虚词递进的句式做结语,对绝句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大全 第十一篇

61. 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王维《偶然作六首》

62. 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王维《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63.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文森《九日》

64.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纳兰性德《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65.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66. 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柳永《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

67. 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68. 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 ——羊士谔《寄裴校书》

69.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70. 旦夕是重阳,菊有黄花蕊。只怕又登高,未饮心先醉。——辛弃疾《生查子·和夏中玉》

71. 只愁风雨重阳,思君不见令人老。——辛弃疾《水龙吟·只愁风雨重阳》

72. 年年岁岁登高节,欢事旋成空。——晏几道《武陵春·九日黄花如有意》

73.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74.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75. 酣歌欲尽登高兴,强把黄花插满头。——殷尧藩《九日》

76.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77.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78.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79. 重阳虽已过,篱菊有残花。——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80.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李白《九日登山》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大全 第十二篇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