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世界实训总结 第1篇
金融英语不是金融和英语两个学科的简单叠加,其中“金融”是内容,“英语”是载体。金融英语是用英语来表达出金融行业的行业特征,学习金融英语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全面熟悉英语在该行业中的表现来掌握英语的表达规律。目前,我国的金融英语教学还仍然停留在“用英语讲解金融知识”的层面上,即只认识到金融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英语的表达方式,却忽视了它同时也是一门“应用型”学科的特点。因此,金融英语的课堂教学还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却不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索金融英语的学习规律。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成是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建构主义教学观提倡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这种教学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认为,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同化指的是学习者对外部刺激输入大脑的过滤或改变。学习者在感受外部信息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已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顺应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使自己获得新的信息。平衡是指由于新信息的进入,学习者需要调整自己的内部整体知识结构,从而使认知水平从一个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状态。在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金融英语教学活动中,支架式教学是比较成熟的一种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习者不断地对自身进行建构,而教师是这一建构过程的促进者、支持者。教师的“教”被认为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习者不断地建构自己,建造新的能力。下面本文将从金融英语教学的听力和阅读两个方面,来分析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金融英语教学。
二、支架式教学法指导下的金融英语课堂教学
(一)金融英语听力训练在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译这五个方面中,听力占了首席位置。这一方面说明听力教学是其他几方面教学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听力教学的重要性。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听力教学似乎已经被模式化了———听录音、回答问题、对答案、再听录音。这种传统的、技能训练式的听力教学往往会使学生对听力课失去兴趣。支架式教学法中的听力课堂强调图式概念的引入,它使学习者能够对即将听到的内容提前作好某种心理准备,以应付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金融英语听力训练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听力训练前———构建图式在进行听力训练之前,学生要主动接受与听力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教师也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学生获得金融英语的相关背景,例如:讲解有关的金融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只有这样真实的交际情境,才能营造出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相关的背景知识越多,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就越强。
2.听力训练时———激活图式在进行听力训练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选项或题干来预测听力内容,以达到激活图式的目的,这样就能正确地理解材料。学生就会快速预测出这个题目应该是与地点相关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股票市场图式、机场图式、图书馆图式和银行图式。这时学生再用头脑中已被激活的图式,在听的过程中对听力材料进行积极的整合,从而迅速得出答案。
3.听力训练后———构建新图式在听力训练结束后,学生应该能够通过教师对听力内容的讲解构建出新的图式。除了可以强化听力内容,还能作为新的背景知识储存在学生脑海中,以备下一次听力训练时使用。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全部学习活动,主动运用图式理论。不仅保证了做题的准确率,也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听力能力。
(二)金融英语阅读训练金融英语是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从语域方面来说,与普通英语不同,金融英语是要用英语来表达出金融行业的行业特征。最明显的是,金融英语的词汇与普通英语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由于语域不同所导致的词汇意义的不同,就成为学生在进行金融英语阅读训练时的难点。另外,教师在阅读训练的讲解中只解释相关词语的用法,却忽视了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这也导致阅读的效果不理想。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金融英语阅读教学。
1.阅读前在进行金融英语阅读教学前,学生应该对相应的金融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有导向地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在学生对背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让学生借助金融英语专业词汇及语篇的相关特征认真阅读文章内容。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2.阅读时在了解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对全文的意思进行把握之后,学生就可以进入阅读阶段了。阅读时,教师可以对文章中出现的金融英语的专业术语进行讲解。在熟悉这些专业术语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学生会对整篇文章的语篇结构更加清晰,对整体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
3.阅读后阅读课的关注点不仅在于对语篇结构进行整体的理解,还在于对词汇语法的分析掌握。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对文章的分析过程中。让学生总结出文章每个部分的大概意思,这有利于学生把握语篇的基本框架。然后把主要的词汇列出,再贯穿一些语法知识,使学生既能关注到整个语篇,又能对语言知识点进行掌握,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三、校企合作,服务社会
听世界实训总结 第2篇
摘要: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要做到与时俱进,把握互联网与教育行业深入融合的趋势,创造全新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教学进步与创新。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探讨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对策,希望能为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综合技能;培养
一什么是“互联网+”
在我国最早提出“互联网+”理念的是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在2012年11月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发言时提出的。2014年11月,_在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又指出,在当前国家形势下互联网是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另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主题,可见政府对此新思路理念的支持态度和其在当前形势下起到的重要作用。2015年3月,_上,_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他呼吁,我们应该继续以“互联网+”为动力,全社会鼓励创新创业、鼓励各产业各界融合,对国家经济和老百姓的生活都有惠及,推动我国各方面的新发展。他还表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为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
二“互联网+”时代给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带来的契机
(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真实的知识背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互联网+”和教育也是可以跨界融合的,并且可以让传统的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将来的教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开展,老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学,各种资源和信息在互联网流动分享。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学生可以依托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互联网所提供给学生们的知识会更加的让学生们愿意去学习。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很多的大事,学生们单靠书本是不能给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过去的书本时代能够让学生们接触到的知识面太少,但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任何学生都能够通过网络来进入一些英语学习网站,专业教师应该向学生们推荐一些较为优秀的英语学习网站,鼓励学生们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的。
(二)互联网+的背景下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遇
众所周知,英语是国际上最为通用的语言之一,是职场、社交、贸易,文化交流活动中一种必要的交流工具。近年来,世界经济的进一步交流、融合,各国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在我国各种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企业越来越多,其中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也非常多。在逐渐成为社会新时尚新风气新潮流的“互联网+”的氛围里,过去的零售和电商等领域在这几年来都可以看到和互联网的完美结合。这样使得原本较为传统的行业更新换代,迸发出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全国跨境电商的进出口额很是惊人。一大批跨境电商平台日益成熟。这样的形势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就相当大了。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哪些综合能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不断的深入,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作为培养从事一般性的国际商务活动的人才的专业,过去简单的“英语+商务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所拥有的职业技能是远远不能满足现时代的需要的。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所走向工作岗位是要直接面对竞争白热化的国际市场,与各种人打交道,所以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节,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善于寻求他人的支持,在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中发挥作用。
(二)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
学生通过学习商务英语,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较好的汉英表达能力、互译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具有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务交际的能力;具有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和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最好还能掌握目标客户国际的语言;掌握各种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了解中国的经济理论外,尤其要非常熟悉西方和国际上通用的经济学理论,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初步了解目标客户,特别是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和现状,对主要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有概括的了解;熟悉计算机技术并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等。
(三)具有一定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
“创新创业”一直是_关注的重点。_鼓励创新创业,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真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最终通过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实现经济有质量的增长。在这一大好形势下,商务英语的学生应该培养发展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抓住机遇,审时度势,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争取事业上的成功。
四“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对策探索
(一)“互联网+”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建立在对未来工作流程的熟悉和自信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在校期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课内建立仿真情景,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全面的职业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将来就业的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利用多媒体设备或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营造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设计职业任务,让学生逐渐学习、熟悉和适应工作流程;合理安排校外实训,了解企业管理与运行模式、企业文化、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等;合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等。
(二)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1)互联网+构建新课堂
商务英语教学中要积极融入“互联网+”精神,也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实现与传统商务英语教学的深层次融合,创造新的课堂环境与教学模式。要以网络教学作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教学创新,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的高度结合,为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个性化教学支持,打造具有互联网特征的优势实践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技能锻炼,从而提升教学科学性与有效性。要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手段满足学生商务英语学习需要,为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英语水平与应用能力提供支持,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利用优秀的学习软件、网络平台和其它拓展素材,使学生的商务英语职业技能学习更具个性化和自主性。要积极组织各类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职业英语学习氛围,提供更多应用职业英语的机会,比如通过大学英语协会举行各种讲座,开展英语基础及职业英语辅导活动,举办英语沙龙、职业英语知识竞赛及各类英语Party等,还要利用院校本身的优势提供诸如高校交流合作、优秀毕业生回校交流、出外留学、校外实习等加强人才培养。
(2)互联网+打造智慧教材
要顺应互联网与商务英语深度融合趋势,积极打造并升级智慧教材,为商务英语教学带来新革命。要改变互联网时代下商务英语教学观念,积极推动商务英语国际化与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及实践创新,对互联网+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探索。要紧跟“互联网+教育”发展潮流,以升级教材为抓手,用互动数字化技术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教学带来新革命,重点就国际化与信息化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要求、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创新、国际教材中国化应用策略等进行实践探索,发挥信息技术支持优势,实现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化。要实现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常规英语课堂的完整融合,教学走向差异化,实现因材施教,通过打造智慧教材突破纸介质教材局限,实现商务英语学习的立体化、模块化,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教师职业发展、英语专业创新服务。要重点就商务英语数字化课程和教学云平台的建设进行探索,打造内容、平台、服务一体化的混合学习模式,实现商务英语教学创新与进步,服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三)“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深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在国家鼓励支持下的创新创业中,“互联网+”是顺应时代潮流,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高职在各专业建设的时候,除了加强基本知识技能的培养外,也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和能力。
(1)加强课堂教学,打好创新创业基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包括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让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合进各学科,甚至还应该独立开设一门课程,在课堂上可考虑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分析学习其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教授学生创业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其创业视野。
(2)在专业教师方面,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定期选派教师骨干到公司企业等参加培训,通过提高广大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带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定期开展讲座、讨论、分享、创业沙龙等活动,交流创业信息;建设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网站,搭建广大师生网上交流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在课外,鼓励学生以自行开发的项目和学生社团为载体,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社团为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奕.网络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指导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253-253.
[2]宋智.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9):167-168.
[3]成焱霞.基于网络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6):149-150.
听世界实训总结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听力学习策略 训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听力学习策略训练在我国各级教育机构的英语听力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其中尤以普通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更为明显。结合当前教育环境,任课教师在高中英语实践教学中需依据现代化教学需求以及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选用适当的听力训练策略,使学生在完成听力学习任务的同时掌握听力学习策略并能熟练使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 3 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槔,收集并整理了多项教学研究资料以及相关的文献报道,深入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听力学习策略在普通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听力学习策略的分类及训练模式
一般来讲,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学习策略训练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以及情感策略三大类,其中元认知策略可从整体上影响学生的听力理解活动;认知策略是指笔记、听力推理等与学生听力理解活动密切相关的训练策略;而情感策略所涵盖的内容则较多,主要包括请求再次重复或澄清、自说自话缓解压力等。在普通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需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听力学习训练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听力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模式主要包括:①引导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围绕“听力理解过程”进行小组讨论,以增强其对听力过程以及合理运用听力训练策略的认识与了解;②由教师选择适当的英语听力材料,采用口头语言汇报的形式模拟英语听力过程与听力训练思维、策略的使用过程,教授学生何时运用以及如何运用听力学习策略,增强其对听力学习训练策略的认知;③指导学生结合课堂定的听力任务,多加练习,以便其能够快速掌握听力学习策略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要求其对自身训练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循序渐进,使其能够自主地掌握和运用恰当的听力训练策略;④扩展训练:教师可在课后为学生布置听力训练任务,要求学生分组练习和讨论具体的听力训练策略,以巩固学生的学习策略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其自主学习与听力训练的效果。
二、听力学习策略训练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听力教学前的学习策略训练
在普通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开始前,教师对学生听力学习策略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计划”与“联想或预测”。其中,“计划”即为学生需清楚自己听力学习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听第一遍时需领会文章大意,听第二遍时需听清或抓住重点信息;同时,“计划”除了明确学习目的以外,还包括学生在听力学习时需认真思考并选用适当的训练策略以辅助学习,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对于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这节课来讲,教师在听力教学前可采用“小组讨论”或“头脑风暴”的方式,引出与复活节相关的背景材料,并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和预测接下来即将要听到的听力材料内容,该部分即为“联想或预测”,以帮助学生做好听力学习准备,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增强教学效率。
(二)听力教学中的学习策略训练
对于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来讲,听力活动中的学习策略训练是重中之重,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其学习效果密切相关。故现阶段,教师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需依据听力材料,结合学生实际学习进展及其学习需求,设计与其听力训练和理解活动相符的教学策略,以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标背景下,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即在英语听力过程中不断检查和回忆自己所听到的内容,及时调整课前预测和联想,并不断修正判定结果,依据既定的听力任务合理运用相关学习策略,以达到理解听力内容的目的。针对本文所提到的教学案例,教师可有选择性地指导学生采用“选择性注意”、“意向”以及“笔记”三种不同的学习策略参与听力教学,以增强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具体可表现在:①选择性注意:学生在听第一遍英语听力时,需对听力材料进行整体把握,了解文章大意,将学习重点与注意力集中在文章内容、思想以及关键词上,以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听力信息与分析冗余意识,突破听力教学重难点。②意向:学生在听第二遍时无须完全听懂听力材料中的每个句子或词汇,而是要有所侧重,准确抓住听力材料中的重要事实、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特定细节等,以增强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③笔记:引导学生在听听力时及时对所听到的内容或信息进行记录、整理和归纳,以便后期回忆学习。
(三)听力教学后的学习策略训练
教师要想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听力学习策略训练,除了教学前期与教学中的策略训练,还需加强学生在听力教学后的学习策略训练,以增强听力教学的有效性与完整性,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教师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后所实施的训练策略主要有两种:“评价”与“总结”,即教师在听力教学后依据实际情况设计“学习评价表”,引导学生对自身听力材料理解情况、学习策略应用效果等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使其在掌握自己学习进程的同时,及时修正和改进不足之处。将其应用于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这节课的听力教学中,具体可表现如下:①听力教学后,要求学生整理和回顾自己所记下的笔记并补充缺失信息,鼓励其重新写下听力材料;②将班级学生分组,要求每组学生围绕听力材料主题进行课堂讨论;③指导学生在课下时间多搜集和查阅与“复活节”相关的材料内容,增长见闻;④鼓励学生写下学习日志,日志内容可包括:听力理解程度、学习进步、听力学习策略、关键词等,以增强学生对听力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目前我国许多普通高中听力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在高中听力实践教学中的前期、教学活动中以及教学后均需重视并加强学生的听力学习策略训练,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 悦.高中生英语听力策略训练及启示[J].高考:综合版,2014(9)
[2]吕 豫.浅谈普通高中英语听力的学习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4(14)
[3]冷 岩.大学英语听力学习策略训练的实证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4)
[4]赵丽茹.学习策略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2014(6)
听世界实训总结 第4篇
关键词:操作技能实训;任务驱动;教学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到了关键时期。无论生源背景如何不同,无论教学环境怎样,如果不抓住学生这条主线,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需求和兴趣,点燃并利用学习热情,是很难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展观的。同时,现在的高职英语教学既要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又要进行教学改革以突出语言工具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和职业特色,英语教学处于两难尴尬境地现象尤为明显。
那么如何彰显高职特色,服从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除了培养方向要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如引入行业英语内容,使英语教学融入职业培养之中),还要加强课堂内外的实训环节,提升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力。
1课堂外的活动形式点燃学习者的学习驱动力
富有成效的语言学习是“浸入式”。仅靠课堂内的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多层次、多渠道的第二课堂活动尤为必要。英语角、英语朗诵、演讲比赛、英语征文比赛、唱英语歌、演英语剧、外教讲座、英文电影等等,都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作用在于营造语言学习的氛围、点燃学习热情、培养兴趣、享受快乐、体验成功。第二课堂活动可以用选修课的形式,让社团活动的形式固定下来,因为它直接影响课堂学习的成效。可是,如果不重视这一点,而把高职英语教育局限在仅有的180学时之内,无异于“缘木求鱼”、“本末倒置”。
2课堂内的组织方式造就学习者的职场竞争力
职场素养比职业能力更重要
来自职场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告诉我们,一手漂亮的英文硬笔书法、快捷熟练的英文键盘输入、规范得体的商务信函表达、准确流畅的口语、轻松自信的体态语、抑扬顿挫的音量、礼貌雅致的开场白、公开场合表达的勇气等等,尽管涉及内容不深、范围不广,但是足以赢得潜在雇主的青睐,所谓“够用为度、实用为主”正是这个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规范的英语硬笔书法”、“正确的键盘输入法训练”、“高效的速记策略”等训练手段,可以强化学习动机、端正态度、增强兴趣、提高做事品质,还能对语言的继续深造起正迁移的作用。而且任何一项技能训练到极致,都可以成为谋生手段或者赢得就业竞争优势的砝码。所以,笔者认为,以“职场素养”为方向的技能实训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要任务。
操作技能实训成就职场技能
成功的语言学习者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会问问题、肯尝试错误、愿意听、愿意利用一切机会体验英语、有较好的学习策略。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但更有价值”。因此,英语教师在语言课堂上应当按照成功学习者的标准不断地创设语境、鼓励学习者以不同的互动形式来增强外语学习的动机,通过策略训练来间接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各种“做中学”的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动机、智力、经验、情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潜力,提高用英语“解决问题”(problemssolving)的能力。
英语课堂应该设置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每项问题与文本的学习任务相联系。教师可以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职场急需的学习素材,设置问题和设计教学任务。众所周知,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充盈燃料的火把。点燃火把的是基于文本的学习任务,目标指向特定的操作技能实训。通过技能实训来解决问题,比如,把“听力速记”作为一节课的实训目标,那么听力速记策略输入,涉及某一主题的听力素材速记演练就是活动任务;再如,以“Advertisement”(广告)为主题,则可以把设计相关的“Sologan”(广告词)、“logo”(徽标)、阅读“AdvertisingCampain”(促销活动)文稿作为活动任务,把“促销信函写作”作为该课堂的教学实训项目。
以“主题任务为驱动(途径),操作技能实训项目为导向(目标),基于听、说、读、写、译综合训练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近年来看好的高职英语课堂组织形式。不仅因为它能够体现职业化的特点,越来越成为高职课堂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主阵地,而且它对传统教学观进行了根本的挑战。一名应聘者,如果进行了必要的公开演讲举止规范的实训,可以从他的体态语、说话的音量大小、目光方向定位、开启英文话题的方法,体察到他的自信程度、公开场合表达的勇气和演讲的有效性;一名工作人员,如果进行了有效的会面技巧实训,他就具备了在英语背景下如何开启会话,怎么说得体、怎么做才符合目的语言文化习俗;一名同学,如果被告之在一张白纸上怎么布局谋篇、怎么设计眉边,他就不会顶格顶边书写作业;一名毕业生,如果被告之标准规范的调查报告写法,被告之商务便条、备忘录、会议纪要、电话记录、总结以及报告等在行文用词方面的要求,他们就不会随意盲目;一名面试者,如果正确使用口语小品词、适当表达“ideas”(内容观点),那么就不至于在职场门口失足。所以,英语课堂的组织方式改变了以往“人才质量观”,直接造就学生未来职场竞争力,这一点毫不夸张。
操作技能实训的核心环节是“做中学”
正确领会操作技能实训的实质,关键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用英语中学会英语”,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乏规范性地操作说明和指导),以达到“输入(input)——处理(proces)——输出(output)”的自然效果。教师应该始终牢记“T”,还要牢记操作技能实训活动要达到“四个真实性”,即语言材料的真实性、语言自身的真实性、语言环境的真实性和学生情感的真实性,使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去真实地体验、感受和运用语言。
3操作技能实训的课堂组织理念引发英语教育观的变革
教学观的变革
以“主题任务驱动、操作技能实训项目为导向”的组织形式,要求传统的“词汇讲解、语法分析、篇章翻译”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必须改变为“技能项目定位、主题任务定位、教材内容选择”的“导向型”教学模式。从实践环节上挑战以往“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交际”、“重教学轻学习”、“重结果轻过程”、“重语言轻文化”和“重书本轻实战”教育教学质量观,教师要坚持“一个中心能力、两个基本原则点”,即以“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中心;以“体现优先发展听说能力的教学原则”和“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教材观的变革
“填鸭式”向“导向型”模式的转变,自然要求教师“用
教材去教,而非教教材”。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观点下,教师对教材的依赖度决定着他的敬业度,进而决定影响教学效度。“一纲多本”的教材观要求我们加强操作技能实训,解决长期困扰高职学生英语基本操作技能不足的问题。
人才观的变革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正确的态度动机”、“持久的兴趣热情”是点燃语言学习,提升应用能力的“引擎”。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还要从兴趣与动机、情感与态度角度入手,衡量学生行为的品质和做事能力,以此来反观教学实践和实施教学评价。
评价观的变革
操作技能实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的态度、情感投入、交际策略、自我评估等“表现性评价”指标,重视“发展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因为职场素养和英语技能是无法用终结性的评价得分来衡量的。
目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英语教研室编写的《高职高专英语操作技能实训手册》操作说明书,落实了鲜明的实训主题,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以实训项目为先导、以主题任务的目标内容为出发点,对一项技能的实训,配有评估指标和具体要求,相关的演示要领、关键步骤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识别良莠、自我检测,是操作技能考核的依据,对解决语言的“素养不足问题”意义重大。实训的主题内容很灵活,可以就地取材于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也可来源于实训的项目,如:英文硬笔书法实训、键盘打字实训、英文听力速记实训、演讲规范实训、朗读规范实训、有效会面实训、信函格式写作、调查报告实训、口语沟通实训、口译表达实训。每一单元都有4个模块:导入说明Instruction)、图例分析(Illustration)、评估标准(Evaluation)、实战演练(Production)。应该说,这一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对于促进英语教改,提升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用)[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詹小丽.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思考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5)
3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职教论坛,~8
4普通高等专科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孙元旭.大学英语教改探索[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1):35~38
听世界实训总结 第5篇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 语境 “语义辨识训练法”
一、间接言语行为与听力教学的关系
关于言语行为的理论主要源自于英国哲学家奥斯汀,他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如何以言行事》(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里面。他所提出的言外行为是人们通过话语所实施的行为或所做的事情,如发出邀请、做出道歉等。(Austine,1962)在奥斯汀的基础上,塞尔进一步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塞尔认为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单词或句子等语言单位,而是言语行为。(何兆熊,2000)塞尔认为间接语言现象实际上是“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Searle,1979)言语行为是说话者借助言语来传达其意图以实现其意图的行为。(王晓萍,2009)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中的难点。在听力教学中,往往向学生介绍一些“答题技巧”“猜题技巧”,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误区有很多,例如:
拘泥于字面理解。有时候说话人讲话的真正含义并非他所说的话的字面含义,而是通过反讽语气表达完全相反的含义。如果听话人认为说话人讲话的真实含义等于字面含义,那么就造成了对说话人真实意图的误解。听话人是否能够辨认得出说话人的真正含义——也就是“言外之意”,也就体现出了听话人是否具有语言交际能力。
过分强调“关键句”。由于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当中的正确选项往往与对话内容当中的某一句密切相关,教师往往将这一句称为“关键句”,使得学生认为能否正确解题取决于能否抓住关键句并正确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断章取义,对会话内容的片面理解。
二、关于“语义辨识训练法”
笔者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听力训练法,称之为“语义辨识训练法”。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辨认语境
语境,即语言使用的环境,大体可分为大语境、中语境、小语境三类。大语境——背景语境(setting)由言语交际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交际双方的个人历史、文化背景所构成,是内隐性语境。在指导学生听力时,教师应当适时地介绍有关英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知识,并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训练学生使用这些相关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
中语境即情境语境(situation),它由进行言语交际活动的时空状况和具体的情境事件以及交际双方现实心理状态与彼此间的关系所构成,属于外显性语境。在指导学生听力时,教师应及时地指导学生认清情境语境才能正确地理解听力材料。
小语境即上下文语境(context),就是具体的语境,即狭义的语境。在指导学生的听力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认真听好全文,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它们的“言外之意”。
(二)分析语境
在听力训练中,所有对话都同时存在于大、中、小三种语境当中,但三种语境对于说话人语义理解的重要性往往不同。例如:
W:When will you meet professor Wang?
M:On Thanks-giving Day.
Q:When will the man meet Professor Wang?
在这段对话中大语境所起的作用就远大于中语境和小语境的作用,有一般英美文化知识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辨认分析大语境来顺利选出正确答案。
(三)翻译语境
翻译语境也就是理解、领会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下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这是辨识语义的最后一步,只有在正确辨识、分析语境的基础上才可能最终准确翻译出说话人的真正意图。
三、实验
(一)研究假设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和研究,结合多年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实践,笔者首次提出了“语义辨识训练法”,并拟使用实验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证实该训练法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实验假设H1:自变量语义辨识训练法对因变量学生听力成绩有显著性意义。补充性假设H0:自变量“语义辨识训练法”对因变量学生听力成绩没有显著性意义。
(二)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实验对象是来自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信学院2010级、2007级电信和电力专业的120名大学生。他们均为学习英语6-9年的汉语母语者,年龄从19-2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岁。该试验未对男女比例进行控制。根据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被试分为两个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并用随机化方法分配每组被试接受一种处理。
2.实验程序。笔者在实验班内进行结合“语义辨识训练法”的听力教学,在对照班内进行不结合“语义辨识训练法”的普通听力教学。一个月后对两组被试进行听力测试,用SPS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3.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表1 (成绩)Descriptives
N Mea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95%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Mean Min
imum Max
imum Between-
Component
Variance
Lower
Bound Upper
Bound
60 58 91
60 51 96
Total 120 .862 51 96
Model Fixed
Effects .852
Random
Effects
表1为描述统计量,给出了教学方案1组和2组的样本含量均为60,样本总量为120,两组成绩的平均数分别为和,标准差分别为和,标准误分别为和,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和~、最小值分别为58、51和最大值分别为91和96。
表2 (成绩)Test of Homogeneity of Variances
Levene Statistic df1 df2 Sig.
.750 4 10 .580
表2为方差齐次性检验结果,从显著性慨率看,p>,说明各组的方差在a=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即方差具有齐次性。
表3 (成绩)ANOVA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Between Groups (Combined) 4 .002
Linear Term Contrast 4 .002
Within Groups 10
Total 14
表3为方差分析表:组间离差平方和;组内离差平方和;总离差平方和。组间自由度为4,组内自由度为10;总自由度为14。组间均方为,组内均方为。F值。F值对应的概率值为,针对假设H0:组间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即两种教学方案的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根据方差分析表输出的p值为可以看出,无论临界值取,还是取,p值均小于临界值。因此否定Ho假设,教学方案对听力成绩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是听力成绩在采用不同教学方案时有明显的不同。根据该结论选择教学方案,犯错误的概率几乎为。
四、结论
理解说话人的真正意图也就是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这比理解言内之意(字面含义)更为重要。这是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外语教学当中的创新应用,旧理论与新目标的结合尚未完全契合,仍需结合教学方法的实践和验证继续修改和推进。实验证明通过研究得出的“语义辨识训练法”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当中具有实效性。在该试验中,实验班和对比班被试学生的成绩呈现显著差异,证明“语义辨识训练法”对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有重要作用,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改进并在适当条件下试行小面积推广。
【参考文献】
[1]Autine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Oxford:Clarendon Press,1962.
[2]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M].Cambridge University.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