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符号总结 第1篇

  下面这张图截自课程课件,详细描述了文献检索的全部过程。   为精简内容,这里只介绍红色方框内的相关操作。其中选择数据库需要根据检索需求实际来进行选择;同样,检索字段的选择也得根据检索者此时掌握的信息和文献需求,实事求是。因此最为关键的就是检索词的确定检索式的构造两点。

  在很多时候,查找文献前,我们只知道一个课题(或者说主题),比如“遗传算法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当然你可以选择直接在搜索框中输入课题的名称进行检索,但这样的检索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即使它自带了一些拆字的算法。为了能够较为精确地查找到我们想要的文献,可以先自行对课题进行关键词拆分,然后进行高级检索。   比如,“遗传算法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就可以拆分成

  然后据此可以提炼出我们的检索词:遗产算法、自动控制。   在提炼检索词时,需要明白禁用词的概念,顾名思义,禁用词就是不能作为检索词的词语,一般包括介词和冠词等。具体可以参照这篇文章。

  检索词确定之后,最理想的检索结果当然就是输入检索词之后,检索出的内容就能满足要求,但也有可能出现检索内容过少的情况,那为了保证查全率,有时候就需要对检索词进行扩展。

  如前所述,在计算机检索过程中,检索要求涉及的概念往往不止一个,而检索一个课题很多时候涉及到多个关键词,因此,为了准确地表达检索提问,必须利用逻辑运算符将不同的检索词组配起来。

  需要注意运算符的优先级:NOT>AND>OR,当然,一些检索工具中有可能是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来执行的,所以最好可以加上括号(英文半角括号)。

  掌握了布尔运算符之后,检索式的内容可以说基本确定了,但实际中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你想要检索的内容是“电机”,然后你把关键词拆分为“电”和“机”(只是举个例子~),然后使用与运算进行检索,那检索结果可能会有“电子机械”、“机电”等含有关键词但完全无关的内容,因此限制关键词的顺序就很有必要。   具体运算符如下图所示:

  截词算符是使计算机保留检索词中的相同词干部分,允许检索词有一定范围的变化,可以减少输入步骤、简化检索程序、扩大检索范围。举个例子:你需要检索“自适应控制”和“模糊控制”,以及其他的“XX控制”,这样就可以直接输入

  这样就可以检索到含有“XX控制”的内容了。这种截断称之为左截断(后方一致),当然还有右截断(前方一致)、左右同时截断(中间一致)等检索方式,区别在于截词算符所在位置不同。   截词算符除了有 * 外,还有 等,不同的数据库支持的符号可能不一样。

  总结来说,检索词的确定要满足下面这些原则。

  所谓检索式,其实就是使用检索算符将检索词连接起来。说白了,检索式就是你输入到检索框中的内容,是整个检索策略的核心部分。如果需要改变检索策略来扩大或缩小检索范围,都要从检索式入手。   以知网为例: 如果需要较为精确的检索,建议直接到高级检索中检索。

文献检索符号总结 第2篇

  在大学期间,总免不了有那么几门课需要查找文献,但是如何管理不同学科之间的文献,以及如何用正确的格式引用文献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而文献管理软件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文献管理软件有很多,但我个人最为推荐NotePress,这个软件可以在数据库中分文件夹管理各学科的文献,而且引用文献时,还可以从选择各种场景下文献的引用格式,非常方便。此外,这个软件是免费的,而且对知网等各大检索平台支持度非常好,可以在线搜索知网的文献。   该软件的具体使用方法建议百度搜索,此处不再赘述。

文献检索符号总结 第3篇

  不同的数据库主要收录的文献类型各不相同,如同 “术业有专攻” 一般,而且不同的数据库支持的检索式语法也各不相同,因此,掌握常用文献类型的主要数据库的检索方式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就再也不用为“我应该到哪里去找文献”这样的问题而烦恼了。

  期刊可能是本科生涯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文献类型了,上文已经区分了期刊和数据库的区别。一般来说,比较常用的方法不是去期刊搜索文章,而是直接在在线数据库中搜索,而中文数据库最为常用的就是三大平台:知网、维普、万方

  内部具体操作就不再赘述了,留待使用者去探索。

  国外常用的检索工具主要有两种:EI和SCI

文献检索符号总结 第4篇

  目前很多的高校的很多专业都开设了文献检索这门课,一开始我表示很不理解:不就是搜个资料吗?为啥还要专门开一门课程?但直到我上完了这门课,才意识到这门课的必要性。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文献检索这门课的目的在于:系统性地学习一次文献检索的方法(包含检索式语法和数据库的选择),让我们能够在想要了解某个问题的最新研究情况,或者想通过查找文献解决某个特定问题时 【去哪里】 【全面、快速而准确】 地检索出相应文献,从而可以节约时间,让更多时间花在论文写作上面。为了精简内容,文章不再参考教材中专业详细的叙述方式,而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和思路进行简要阐述,下面正式开始。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